近日鴻海對外公告,為了布局繼OLED之后最有希望的新世代顯示技術Micro LED,公司透過子公司CyberNet投資約資1,000萬美元取得eLux部分股份,投資后,CyberNet預計將持股45.45%、群創將持股13.64%,榮創將持股9.09%,屆時泛鴻海集團將成為eLux最大股東。
據集邦咨詢LED研究中心調查,eLux是一家成立于2016年10月的美國新創公司,登記地址為美國德拉瓦州,而實際地點位于美國華盛頓州南邊的小鎮Camas。eLux與日本夏普的淵源很深,執行長Jong-Jan Lee與技術長Paul Schuele均出自夏普美國實驗室(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連地址也與夏普美國實驗室完全一樣。
那么,為何鴻海為何要入住這家成立才7個月、員工才10人的美國新創公司?
據調查發現,目前Micro LED轉移的技術有范德華力、靜電吸附、相變化轉移和雷射激光燒蝕四大技術。其中范德華力、靜電吸附及雷射激光燒蝕方式是目前較多廠商發展的方向,但是elux的專利布局是在相變化修復及轉移的技術方面,較其他公司的轉移技術有著不同之處。
其中在eLUX專利中多次提到SONY的CLEDIS產品的成本問題,對此eLUX申請了流體裝配與定位專利。該專利主要描述有二個特點,第一是利用對各個微型部件的高度差做局部強迫定位,將使得各個分量速度相對均勻,進而達到最大的裝配速度。第二是當組裝后,組裝的正確部件不會移開,而是錯位的部件被移開。該專利提供了一種低成本、高速組裝的方法,實現了每小時超過5600萬臺設備的外推裝配率。

除此之外,LEDinside查閱elux的專利布局發現,eLUX的專利除了相變化巨量轉移技術外,還有Micro LED顯示器的光管理系統、修復微型LED顯示器的系統和方法、Micro LED顯示器打印光改性結構的系統和方法和表面安裝Micro LED元件制成的顯示器方法。
這幾個專利的布局不僅僅覆蓋之前布局企業的相關專利,更為特殊的是其申請的修復專利,這就意味著離量產化更進一步。過去大家都在考慮demo階段,都在只要做出產品就好,而此次eLUX的專利涉及到修復問題。另外值得一提的一點,elux目前的專利布局更多的偏向大屏,這或將加速戶外廣告牌對MicroLED的使用成熟度。
顯然,因為鴻海跟蘋果的緊密關系,以及如此強大的專利布局,讓elux這家公司一夜之間成為了第二個“LUXVUE”。但是在線君發現,自APPLE收購LUXVUE以來,Micro LED雖然已經成為當紅“辣子雞”,但是無論是被蘋果收購的LUXvue還是此次的elux以及facebook子公司收購的infiniLED等都是創業型的小公司,這一點在線君認為Micro LED還是處在一個相當早的初級階段。
其他相關專利介紹
色彩轉換
該專利描述了在Micro LED顯示器內的單個尋址的發射元件像素產生光的顏色轉換和散射相關的系統和方法。制作Micro LED全色顯示的方法之一是對所有子像素使用藍光LED,然后通過色彩轉換元件量子點技術,將藍光LED發光子像素的一部分變換為紅色和綠色子像素。量子點的顏色轉換方案可用于高清晰度顯示型的子像素內,因此eLUX提出了一種多色發射顯示器制造方法的專利,就是利用QD的特性在較窄波長帶中提供更好的轉換效率和顏色發射,給出比常規熒光粉更寬的色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