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布局上我國已經由被動跟隨走向主動出擊,10.5代線的投資開創了全球液晶面板產業新的競爭格局。但是,如今顯示技術除了主流的TFT-LCD之外,還有OLED、QLED、印刷顯示、Micro
LED、激光顯示等技術。
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微電子學系教授關旭東指出,要防備液晶被其他顯示技術沖擊的可能性,同時還要加強前瞻性技術研發,關注非液晶顯示技術。那么,哪一個才是最值得中國布局的未來顯示技術呢?
OLED技術已獲國家重點支持
受上游高世代液晶面板產線投入生產的影響,近兩年,大屏化成為電視市場發展的趨勢,目前國內55英寸已經成為彩電主流尺寸,而且還在向65英寸以上市場邁進。根據預測,2018年65英寸以上液晶電視可能占整個電視市場8.7%左右,而到2020年,70英寸以上液晶電視占比將達10%。
面對電視產品大尺寸化的風口,全球面板企業爭相布局超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10代及以上)。在京東方和華星光電投資建設了兩條10代以上面板生產線后,富士康、LGD、惠科、CEC等企業也開始布局超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據統計,全球或將有8條10代以上液晶面板生產線提上日程。
與液晶面板產線相比,雖然國內超高世代OLED生產線還處于空缺狀態,但是國內面板廠商早已經開始研發印刷OLED技術。TCL研究院資深顧問朱昌昌解釋,用蒸鍍工藝做小尺寸OLED不錯,但是要做大尺寸OLED良品率比較低,代價太高,三星已經放棄了。而用印刷工藝做OLED可以降低成本。所以早在2012年,TCL集團副總裁兼研究院院長閆曉林就在國內首先提出,印刷顯示是突破大尺寸OLED顯示技術瓶頸的一個重要方向。
2014年,廣東省科技廳批準建立了以行業巨頭為核心、輔以高校頂級智力資源的廣東省印刷顯示技術創新聯盟,繼而組建了印刷OLED顯示技術公共研發開放平臺,并成立了廣東聚華印刷顯示技術有限公司。
而且我國在“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已經把發展印刷OLED技術作為重點支持項目之一,草擬中的國家新材料重大工程中也已將印刷OLED技術列入。
2016年,廣東聚華印刷顯示技術有限公司(TCL旗下華星光電公司、天馬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注資)與美國杜邦、日本住友化學、日產化學及美國柯狄等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后者將支持聚華在印刷OLED技術開發中的材料以及工藝需求,為聚華量身訂制相關研發設備。
朱昌昌指出,華星光電、廣州新視界光電和福州大學聯合攻關印刷OLED,已做出31英寸FHD印刷OLED樣品。現在聚華在廣州科學城的廠房已蓋好,正進入設備調試階段,大概8月底試驗線就可以打通。
我國激光顯示技術與外國不相上下
不管是印刷OLED技術研發,還是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投資,主要以上游面板廠商為主,而激光顯示布局則以下游整機廠商為主。
近兩三年來,激光電視邁入發展快車道,除了海信、長虹等彩電品牌加速布局外,小米、索尼、看尚、微鯨等也在積極布局激光電視。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院教授許立新在接受采訪時指出,我國激光顯示技術與外國不相上下,各有優點。國外在驅動芯片、半導體光源上發展比較靠前,而我國在光學引擎、消散斑、光效技術上有一定的優勢。
據記者了解,海信激光光學引擎100%自主研發設計,70%整機成本掌握在自己手中。長虹也在激光電視產業鏈上加快布局。6月15日,長虹建成年產能15萬臺激光光機、主機一體化標準激光顯示生產線,加快推進長虹激光顯示產業發展。而且現在行業正在加快研發全色激光投影技術,通過使用窄譜紅綠藍三基色激光來合成白光,在真正意義上實現激光“全色”顯示。在這種情況下,我國廠商正積極推進“全色”激光顯示技術的應用,據透露明年海信將推出全色激光電視。
Micro LED這兩三年備受關注
除了LCD、印刷顯示、激光顯示之外,還有不少企業也在研發QLED、Micro LED、全息顯示等技術,其中Micro LED這兩三年備受關注,這主要受蘋果并購Luxvue公司的影響。據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液晶分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梁清新透露,蘋果已經將Micro LED研發團隊轉移到我國臺灣,蘋果在那里有一條從高通收購的4.5代TFT生產線,該廠線主要用于面板分析認證和Micro LED研發。
實際上,我國的研究機構很早就開始研發Micro LED技術。早在2006年,香港科技大學團隊就采用無源驅動,使用倒裝焊技術集成Micro-LED陣列。2010年香港科技大學Z.J.Liu所在團隊分別利用紅綠藍三種LED外延片制備出360ppi的微LED顯示芯片。而且Z.J.Liu所在的香港科技大學團隊與中山大學團隊合力將微LED顯示的分辨率提高到1700ppi,像素點距縮小到12微米。
我國大部分LED廠商的營收規模不大,更加注重LED商用市場本身,但對于像Micro LED這種前瞻性技術投入比較少。2015年,利亞德推出了超微P0.9毫米高清無縫拼墻,這是市面上第一款實現量產的低于1毫米間距的LED顯示屏,但主要還是應用在室內監控領域。江蘇中創芯片科技有限公司的技術團隊在氮化鎵Micro LED微顯示芯片的設計和制造領域取得突破,展示過CMOS驅動的高亮度、低功耗綠色Micro LED主動顯示微顯示芯片,分辨率達到1000ppi,中程亮度達到50000cd/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