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廠映興電子與臺工研院合作開發智慧光環境系統,映興董事長賴柄源表示,透過導入臺工研院復合人因光環境及物聯網等技術,可讓傳統燈具增值2倍。
臺工研院電光系統所光電元件與系統應用組組長朱慕道表示,發光二極管(LED)不只是具照明與節能功能,還可改善人的生理與心理,透過系統整合將可為產業提高附加價值。
圖為臺工研院電光系統所副所長高明哲(右)及映興電子董事長賴柄源(左)共同合影。
為滿足多種需求,更貼近實際生活,朱慕道說,臺工研院已累積長達5年的人因資料,經大數據分析,復合人因智慧光環境系統可針對包括專注、放松、溫暖、涼爽等9種條件,提供511種不同需求組合的光環境情境變化,使生活空間更舒適,貼近人體生理時鐘。
賴柄源說,該公司最初代理跟控溫有關零件,后來切入為客戶代工生產,也轉型建立自有品牌產品:2007年投入“智慧化綠建筑無線控制系統”的技術開發,與臺工研院合作研發智慧化空間無線控制系統、LED光源燈具、感測系統、智慧電表等全方位整合平臺服務。
賴柄源表示,與臺工研院合作開發的復合人因智慧光環境系統,是由主機透過無線傳輸控制,可提高產品性價比,讓傳統燈具增值2倍水平。
除中國臺灣地區外,映興也在中國香港、深圳與上海也都設有試驗場域;賴柄源說,未來在臺灣地區將與建商及設計師合作拓展市場,目前照明產品比重約5%至10%,預期今年照明業績可望成長2成,產品比重將可突破1成。
朱慕道表示,LED除可營造友善的光環境外,還具有定位信息化功能,目前技術已到位,未來將配合廠商需求合作發展相關產品。
賴柄源表示,看好智慧照明市場商機龐大,去年成立“智慧照明事業部”,并攜手工研院展開三年合作計劃,將朝人因照明服務云端加值目標邁進。這項技術已應用在商用空間、停車場、教室、醫院及家居。
臺工研院電子與光電系統研究所副所長高明哲表示,LED照明已漸漸從強調節能替代光源的單一角色轉向多元化的物聯網智慧系統解決方案,結合ICT產業進而研發“人因照明”,這也是歐盟與日本在產業政策上的下一步目標。
根據歐洲研究報告指出,1個200人規模的辦公室導入人因照明后,預估將可提升員工的績效表現,每年多創造出111,000歐元的產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