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電子屏、汽車大燈、智能手機閃光燈……都離不開發光二極管(LED),這些比芝麻粒還小的燈管正在引領一場“照明革命”。全球70%以上的LED應用產品在中國完成加工制造,但核心技術曾一直被國外企業壟斷。如今,晶能光電有限公司生產的細分領域硅襯底LED光源,改變了進口產品占據高端市場的局面。
目前,LED的襯底有3種——藍寶石、碳化硅和硅。與現在應用較多的藍寶石襯底相比,硅襯底不僅便宜、便于推廣,還能提高燈具系統的可靠性。可是,由于技術攻關難度極高,很多發達國家早早放棄了這個項目。
2003年開始,南昌大學教授江風益的團隊將目光對準硅襯底LED技術。經過長期努力,硅襯底LED技術研發成功,并通過與晶能光電等合作實現產業化。
“我們每年的研發投入在8000萬元到1億元人民幣,占比10%左右。如果缺乏充足的研發投入,企業發展就會落后。”晶能光電首席執行官王敏表示。在只有頭發絲半徑大小的LED元件內,晶能光電已擁有130多項國際國內專利技術。
LED燈具的能耗僅為白熾燈的1/10、日光燈的1/2,按照我國現有照明用電規模,如果用LED部分取代白熾燈和日光燈,每年可以省下1000億度電。
我國自主研發成功的硅襯底LED技術,作為全球LED產業第三條技術路線,是晶能光電快速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也是我國LED照明產業從中國制造發展到中國創造的精彩縮影。
國家863專家組對此項技術的評價是:“打破了目前日本某公司壟斷藍寶石襯底和美國某公司壟斷碳化硅基半導體照明技術的局面,形成了藍寶石、碳化硅、硅基半導體照明技術方案三足鼎立的局面。”
江西緊緊抓住硅襯底LED技術成功研發與產業化的優勢,大力扶持全產業鏈發展,推進技術優勢加快轉化為產業優勢,實現由技術制高點邁向市場制高點,將南昌打造成為全國LED光谷。
近年來,江西先后下發《關于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創新型省份建設的意見》《江西省創新驅動“5511”工程實施意見》《鼓勵科研人員創新創業的若干規定》等一系列科技創新政策文件,從頂層設計上加強科技創新的政策保障。
同時,江西全力推動加大全社會研發投入攻堅、推動《江西省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方案》落實,加大對科研的投入力度,搭建產研結合轉化的橋梁。2016年,全省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增加到207.3億元,是2012年的1.82倍;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進一步加強,研發投入經費達181.35億元,比2012年增長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