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賣12萬套,突然驟降為5萬套。
近日,阿拉丁全國照明行業維權中心接到廣州光為照明科技有限公司舉報,其發現上千家線上和線下店鋪打著“光為照明”旗號,售賣仿冒光為的LED車燈產品。
“品牌名、LOGO都是冒用光為的,但其銷售的產品并不是光為所生產的正品。”光為照明相關負責人如是說。
光為照明:已組成維權隊伍全面查處侵權企業
據光為照明舉報,目前發現大量商家在售賣H系列、900X系列以及帶透鏡的眼鏡蛇系列仿冒產品,如線上的淘寶、京東、天貓、閑魚網、愛車小屋以及線下的廣州永福路汽配市場,新華汽配以及盛大國際一帶皆有售賣。正是這些侵權行為,而且仿制的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導致光為照明LED車燈受到嚴重影響,其品牌形象也遭到損害。
據光為照明透露,光為照明已經組成專業維權隊伍,通過技術人員和律師團隊進行了大范圍的調查取證,并向有關知識產權局申請行政查處,目前,多家企業已與光為照明主動協商調解,同意停止侵權行為,銷毀庫存。
對此,阿拉丁新聞中心根據光為照明提供的線索,搜索了線上的相關店鋪和產品,現均已下架。
光為公司表示,光為車燈是國內第一家將“CSP”點光源應用至機動車頭燈的企業之一,也是國內汽車后市場出貨量最大的LED車燈廠商。光為的LED車燈產品創造性的采用了“簡單可靠+高單位光效”相結合的設計理念,為裝車應用專門開發了可任意折疊變形的散熱器,并對燈體采用了特殊鍍層以增加更高的反光率,同時也配套開發了大量針對LED車燈的技術方案。光為LED車燈一經推出,深受消費者歡迎,市面反響熱烈,但與此同時,市場上也開始不斷涌現侵權的仿制品,光為照明深受其擾。
然而,這僅僅只是照明行業侵權問題的冰山一角。隨著中上游產品價格上漲,通用照明產品的微利現狀難以改變,不少照明企業紛紛轉向細分市場,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而車燈市場也是其中的開發熱點之一,雖然技術及準入市場的門檻較高,但是也有不少照明企業迎難而上,攻破難關,率先實現技術革新和功能的轉型升級。
火熱的市場背后,專利侵權問題也開始不斷涌現,據一業內人士透露,由于LED車燈仍屬于藍海領域,市場可期,不少不法分子直接挪用原創技術進行生產售賣,更有甚者,直接冒用原廠品牌,使市場競爭秩序和照明行業生態環境受到嚴峻挑戰。
光為照明還呼吁,中國照明企業的自主創新任重道遠,同時,維護好自身原創的知識產權也義不容辭,需要大家一起打擊侵權行為,共同維護照明行業的健康生態環境。
律師視角:未經專利權人許可涉嫌侵權
廣東三環匯華律師事務所寧崇怡律師指出,根據《專利法》第十一條,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權被授予后,除法定情形外,未經專利權人許可,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制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其專利產品,或者使用其專利方法以及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外觀設計專利權被授予后,未經專利權人許可,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制造、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其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目前市面上不少商家未經光為照明公司授權許可,擅自生產、銷售光為照明公司享有專利技術的車燈產品,涉嫌構成侵權行為,應立即停止相關行為。律師認為,任何企業均應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不可趨利而動,偽造、仿制他人產品,非法謀取利益。否則,專利權人有權根據《專利法》及相關規定,追究法律責任。
關于光為照明LED車燈侵權案件的進展,阿拉丁新聞中心后續將進一步跟蹤報道,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