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B封裝是英語Chip On Board的縮寫,直譯就是芯片放在板上。是一種區別于DIP和SMD封裝技術的新型封裝方式。在產品穩定性、發光效果、耐用節能方面都有明顯的優勢。基于COB卓越的性能優勢,COB在商業照明,工業照明以及車用照明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照明(含陶瓷封裝/EMC封裝COB產品)市場規模達5.8億美元。預估,2021年這一市場的規模將突破7億美元,2016至2021年間的復合增長率約為4%。
近兩年COB市場需求正在快速成長,特別是在高端商業照明領域,滲透率越來越高。另外在戶外照明市場,COB應用比率亦逐步提升,因此越來越多的廠商涉足COB市場。目前,國內包括鴻利智匯、兆馳節能、國星光電、立洋股份、旭宇光電、中昊光電等封裝廠商紛紛布局。不過,國內COB廠商大多以中低端應用為主,高端市場被西鐵城、日亞化學、歐司朗光電半導體、朗明納斯等國際廠商主導。
目前COB封裝正處于向上發展時期,除了需求不斷深耕技術,使其更加滿足市場需求外,還要注意一點,技術更新可以求快,而市場拓展必須要快中求穩,不然很容易又讓COB封裝產品淪陷于照明領域COB產品兩極分化嚴重的泥沼,因此正如業內人士所言:“COB封裝技術的發展及其運用需要‘慢火細燉’。”
COB性能趨穩定,應用廣泛
COB產品主要應用于商業照明市場,隨著技術提升,高功率的COB產品性能趨于穩定,近來逐漸被應用于戶外照明,包括LED工礦燈、路燈等市場。由于高功率LED與COB LED具有中功率所沒有的產品設計優勢與高光強,將能提升高端照明市場的競爭優勢。
首先,在高階商用照明市場以照明應用于博物館、美術館等展示空間用的市場,主要以筒燈、投射燈與反射燈為主。根據數據,2016年全球高端商業照明市場,在使用最廣泛的筒燈和軌道射燈中,分別有40%和75%都采用COB光源(按燈具數量計算,主要以功率30W以下的COB為主),之后分別以11%和6%的復合增長率成長。
另外,車用COB也是COB的應用領域之一。但是,由于COB市場本身是一個小眾市場體量較小,而車用COB又是該小眾市場的分支之一,因此業內人士關注較少。但是,隨著眾多COB廠家開始大規模切入車用COB市場,車用COB很快淪為價格戰的主戰場。兆馳節能副總經理鄭海斌表示,性價比是王道,這個看法他并不認同。他認為,車用COB主要是后裝市場,進入門坎相對低,價格競爭比較大是正常現象。對于任何市場,只要進入產品標準化階段,都可以叫做紅海市場。
此外,工業照明給中小型COB企業帶來新的機會。據調研數據指出,LED工業照明未來幾年將快速增長,2016年LED工業照明市場規模達29.32 億美金,之后將以每年16%以上的速度成長, 2016年的成長速度甚至高達24%,到2018年,市場規模將達39.35 億美金。同時,由于工業照明情況大多走的是隱形工程渠道,可以免去價格戰和規模戰的廝殺。
COB下一個利潤增長點在哪?
在COB眾多應用領域之中,商照、車用照明等領域由于參與企業較多,競爭已經異常激烈。縱觀現階段的LED封裝行業,部分企業進行大規模轉型,開拓泛照明領域市場,尋求多元化發展,獲取新的高毛利增長點;也有部分企業專注于LED封裝領域的產品升級,通過優化產品性能及品質,殺出紅海。
而COB作為小眾市場之一,在商照、車用照明等領域陷入紅海時,下一個利潤增長點在哪?
對此,中昊光電總經理王孟源認為COB市場的下一個利潤增長點在倒裝COB與光引擎COB模組應用。他預計未來3年內倒裝COB會逐漸取代正裝COB成為主流,光引擎COB模組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解決光效和安全的問題后,使得燈具更加輕盈簡單化,安裝方便快捷,也會深受市場應用端的喜愛。
另外,COB因天生就比SMD光品質好的優勢,從對光品質需求最為明顯的商業照明,逐漸走進了家居照明。朗明納斯亞太區銷售副總裁李項邦對此曾表示:“就通用照明市場來說,在整個市場容量擴大的同時,消費者和用戶對光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未來COB會依托商業照明逐步涉足家居照明。從產品的發展來看,當LED照明發展到一定階段時,無論是商業照明還是家居照明,人們對光品質的要求從無到有,從低到高,消費者更注重光環境帶來的感受。未來高端光源市場將會呈現很大的增長,企業只有抓住這樣的契機才會在今天的通用照明市場上獲得一番成就。”
此外,COB封裝在顯示產品應用的認可度也在逐步提高。步入2017年,“COB小間距LED”的登臺亮相給業界帶來了耳目一新的看點,突破了以往廠商多在間距“越來越小”上的比拼。相比起傳統(SMD)封裝形式,COB封裝的小間距具有“密度越小,優勢(輕薄、防撞抗壓、柔韌性、顯示效果好、防潮抗摔等各個方面)越明顯”的特征。
“COB技術下的小間距,畫質的均勻性、色彩曲線、可視角度效果都十分優異,尤其是在戶外小間距LED封裝領域,COB的卓越顯示效果已經陸續得到市場的認可。”長春希達的負責人王瑞光先生曾如此確認。部分業內人士甚至認為,COB封裝將成為實現小間距LED電視“視覺舒適性”和“體驗效果提升”的最好技術突破。
國產COB的“尷尬”處境
過去國產COB大多在走低端市場,而且在應用上以小瓦數居多,因為當時產品的自身的優勢,曾一度給企業帶來很大增長,也引起一波投資熱。
近年來,COB已成為各LED封裝企業的必爭之地,國際大廠更企圖以高品質高光效的COB產品拉開與國內企業的差距,搶占大份額市場,紛紛擴大COB產品線,致力于高品質、高效率、高性價比的COB產品的改進,并且客制化服務和解決方案成為中上游大廠的銷售策略。
同時,隨著COB在商照領域的應用的優勢越來越明顯,其定向照明主流解決方案,也似乎已成未來封裝領域的中流砥柱。然而當時的市場激烈競爭引發了價格戰,COB市場也在經過2014年那一輪的價格拼殺后,開始趨于理性價格已接近冰點。
但是隨著原材料成本的大幅上漲后,低端COB小功率應用市場再次引發了性價比戰,這讓一開始規劃取代低瓦數COB的EMC7070/5050產品備受歡迎,這導致了2016年很多COB業績增長乏力。
COB低端市場在產品層面被SMD擊敗,而那些走中高端的COB國內品牌也是步履維艱。近年來對于高端COB市場,大家最能耳熟能詳的理念就是光品質。看似簡單的三個字,但卻是一個高門檻的技術,而且一直以來都是由國際廠商主導著,主要包括有西鐵城、、日亞化、科銳、歐司朗半導體、普瑞、朗明納斯等。國內廠家雖然盡力追趕,但是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硅能照明總經理夏雪松表示,COB的中高端市場一直是國際品牌為主流,目前國內品牌都是在加速拓進中,硅能也是其中之一。
“知恥而后勇”的國內COB廠商
雖然,目前國產COB的處境較為“尷尬”,但這也表明了國產COB巨大的提升空間。在追趕國際COB廠商的道路上,眾多國內COB廠商在產品上不斷推陳出新。
就拿中昊光電來說,“中昊會選擇一些適合中昊定位的公司去推廣產品,專注細分市場,把握住未來產品的方向,不斷推陳出新研發出更多具有前瞻性的COB產品,比如光引擎模組,車燈模組和可調色溫模組等等。”王孟源對高工LED表示。
鴻利智匯作為國內LED封裝大廠之一,在COB產品研發上已處于業內領先水平。日前,鴻利智匯針對高光效商業照明市場,宣布推出新一代高光效COB LMH系列產品, 光效高達162lm/W。光效提升的關鍵在于這款產品采用了領先獨特的COB增光圍堰工藝,結合COB沉粉技術,從而大幅度提升LED出光率和提高產品的可靠性。
2017年鴻利智匯在COB產品的升級換代中取得多次突破,在技術和性能上均走在同行的前列。鴻利智匯表示,后續公司將會持續地為市場提供更多的產品選擇,在商業照明領域中繼續演繹卓越的光效和光品質。
創新、激情、追求卓越是國星白光LED不斷積累口碑,實現突破性進展的秘訣。2016年,國星推出智能照明COB受到市場廣泛關注。2017年,國星繼續打磨產品,星銳系列(RooStar)智能照明COB繼承了國星品牌一貫以來的精湛工藝,更注重綜合性能的提升。該系列COB產品已獲得美國LM-80權威認證,這也是國內首款獲得LM-80認證的智能照明COB。
通過LM-80權威認證便是對它的最高認可,同時也意味著其在光通維持率、壽命等方面實現了國際領先性。此外,星銳系列(RooStar)智能照明COB還擁有Ra> 80,R9> 0的高光色質量,可滿足高端LED智能照明市場的挑剔需求。同時,為了使器件的壽命更長,性能更穩定,國星在星銳系列(RooStar)智能照明COB上采用了防硫化設計,硫化實驗下,器件光衰<3%,達行業頂尖水平,保證了其在性能、壽命、光效等方面的卓越表現。這也是國內LED行業首次在智能照明COB上采用防硫化設計。
毫不夸張地說,隨著COB技術工藝的逐漸成熟,在激烈的市場倒逼下,國內部分廠商COB封裝器件在性能上已能與外企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