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照明綜合多門學科,是藝術+技術、創意+科技的行業,同時也是小眾創新行業。它脫胎于建筑業、裝修業和園林綠化行業等。推動了燈具、光源、智能化控制及電器行業的發展和創新。而未來的景觀照明,應該要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以創新的理念賦予城市夜景魅力。
魅力初衷在于:為老百姓打造一個舒適、溫馨、和諧的“光”環境。總結為三點:“形”、“意”、“象”,即提升區域夜間形象(夜間光環境品質),表達區域文化內涵,塑造夜間品牌印象。
景觀的變化表現是多種多樣的,泛光照明、勾勒照明、顯示照明、園林照明等等都是現在較為成熟的。
“泛光照明”是運用最考驗設計師創意思維和場景應用一種方式,即利用常規燈具,根據該區域的地理人文特征、建構筑物屬性及景觀與之對話,表現的主體是光的載體建構筑物或景觀。
“顯示照明”更多的是對LED新技術新功能的運用。如,“媒體墻”表現的是他自身所表現的內容與建構筑物無關。作為建筑的夜間印象,難免亮不在主。但若把其運用在合適的區域,如廣場、街道等需要活躍氛圍,吸引人流的場所,則會恰如其分,相得益彰。
如果說“泛光照明” 對建筑對光的理解和悟性?!帮@示照明” 更多的體現在設計師對LED新技術新功能的了解和運用。但都是創意和城市藝術的緊密結合向輔佐得出的產物,在照明中并不分區域和技術,真要分個所以然的話,泛光照明更傾向人文藝術,顯示照明則更前衛技術手段,兩者并不矛盾。
最近媒體上大量展示了各大城市的夜景照明影象,“媒體墻”的表現手法引起了很多的熱議。媒體墻并非是什么新興的照明表現手法,算比較成熟的夜景照明表現方法,但過于運用媒體光也不科學的,媒體光高頻的色顯跳動容易導致光學疲勞效應,也容易促使城市光災。
所以景觀照明一定要把握好“適宜、適時、適度”原則。
廣東真優美景觀照明有限公司在這幾點上的應用成效顯著。
這是城市的公園上的地標性建筑,設計師結合當地主要地域面貌與光的層次相碰撞,在鮮活艷麗的顏色承托下,復制不來的地方風采特設與為妙的光效應相遇才最具備的地方文化的景觀。
為塑造自然的和藝術的相濡相呴,設計師在設計上利用光的不同色溫締造如城市花園海浪一般的照明特色,即不喧賓奪主有如歌如畫,很巧妙自然表現。
藝術照明和自然的鑲嵌,中華傳承幾千年的竹子文化,那是不能割舍的精神,中華兒女心懷志而成竹,更是精神文明的體現。
深圳一處的步行街照明,設計師巧妙的運用了LED光源的固定色顯顏色變化、靜態草坪照明,強調了街道區域環境和樓宇的屬性,又避免了溢出光對居民的傷害。
照明設計在滿足夜間功能性照明的基礎上,還扮演著對區域空間進行合理規劃,意境渲染或信息傳達,區域引導等重要角色。以燈光為筆墨,寫意于區域肌理,激活夜間生命力,使其釋放出多元性社會夜景,營造更有層次感、秩序感以及吸引力的夜景氛圍。
再者,如果將一個城市成功的夜景案例,移植到另一個城市一定是格格不入,因為各城市的地理區域不同,人文地貌不同,文化內涵不同,人們的認知接受能力不同。都必須因地致宜。
一個地區或一個區域的夜景照明應該根據區域特征采用多種不同表現手法有機的結合來實現,根據建構筑物的屬性及其周邊的光環境來合理地綜合性地選擇,其應跌宕起伏,有過渡有收尾;有鋪墊有敘說;有局部有整體;有重點有細述;有靜態有動態……才是構建和諧城市景觀照明文化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