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早間,德豪潤達發布公告稱,因受到美國企業 LUMILEDS LLC(以下簡稱“Lumileds 公司”)在美國惡意提起知識產權訴訟,公司正當權益受到損害,日前,公司向廣東省珠海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了訴訟,要求被告賠付相關損失。7月30日,公司已收到珠海市中級人民法院送達的《受理案件通知書》。
德豪潤達稱遭惡意起訴 正積極反訴維權
根據公告來看,此次訴訟事件,緣起于一個人,陳剛毅,現任德豪潤達執行副總經理,此前曾就職于Lumileds 公司。
Lumileds 公司曾于 2014 年 6 月 12 日向美國加利福尼亞北區聯邦地區法院(以下簡稱“聯邦地區法院”)提起訴訟,指控德豪潤達及陳剛毅侵占商業秘密, 請求賠償 Lumileds 公司實際及懲罰性損害賠償金、支付 Lumileds 公司已支付的相關訴訟成本。Lumileds 公司還向聯邦地區法院申請禁止原告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市場銷售產品的初步及永久禁令。后聯邦地區法院以不具備管轄權為由,駁回了 Lumileds 公司的起訴。
在被聯邦地區法院駁回訴訟后, Lumileds 公司于 2015 年 3 月 24 日再次向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圣克拉拉郡高等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責令德豪潤達向Lumileds 公司退還非法所得利潤、賠償 Lumileds 公司實際及懲罰性損害賠償金、支付 Lumileds 公司已支付的相關訴訟成本。Lumileds 公司還向法院申請了禁止原告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市場銷售的初步和永久禁令。
根據加州法院陪審團于2018年8月10日作出的裁決:由于挪用商業秘密,ETI(德豪潤達)少支出了研發費用,須向Lumileds補償研發費用6600萬美元,按2018年8月10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美元兌人民幣匯率中間價6.8395算,約合人民幣45,140.7萬元,占公司2017年末經審計的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的7.31%。上述賠償金額為陪審團作出的裁決結果,尚具有不確定性,最終金額以法院的判決為準。
德豪潤達認為, Lumileds 公司將公司視為假想競爭對手,為阻撓公司進入美國及歐洲市場,在明知聯邦地區法院無管轄權的情況下卻仍然提起訴訟,且二次訴訟均無任何事實和法律依據;同時,故意拖延訴訟,故意不做好相關證據的保全工作。同時利用美國司法制度下陪審團制度,以期以講故事,而非靠證據來獲得對其有利的案件審理結果;在兩次訴訟中,曾經肆意將包括原告在內的國內各關聯公司作為被告一并提起訴訟,而無視上述公司與侵犯商業秘密毫無任何關聯性;以上種種均表明,這是兩起明顯存在惡意的訴訟行為。
德豪潤達表示,公司將積極采取各項措施,主張公司合法權益,切實維護公司及股東利益。一方面,公司將在美國提起申訴、上訴等措施;一旦美國法院作出判決,公司將提起申訴以推翻或減少判決金額;如果申訴不成功,本公司將把加州法院判決上訴到由三名獨立法官組成的加州上訴法院。同時,積極在國內提起反訴。
根據公告來看,德豪潤達此次向珠海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的反訴,被告除了Lumileds外,還包括Lumileds 公司關聯公司亮銳(上海)科技有限公司、亮銳(上海)管理有限公司、亮銳科技(湖北)有限公司、亮銳(嘉興)科技有限公司等,主張Lumileds及其關聯方應向德豪賠償相應直接、間接損失人民幣95,637,904.83元;在下一階段,德豪潤達還將根據案件事實,對Lumileds啟動其他訴訟。
相關法律界人士認為,案件本身雖然已有判決,但是由于中美司法體系的不同,案件不會在中國執行,判斷并不會給德豪潤達帶來直接巨大的財務和現金流損失。
公開資料顯示,德豪潤達于1996年創立于珠海,公司旗下擁有兩家上市公司(德豪潤達<深股002005>、雷士照明<港股02222>)、40余家全資及控股企業、就業員工20000余名,主營小家電及LED系列產品,擁有廣東珠海、遼寧大連、安徽蕪湖和蚌埠等10大研發與制造基地,具有完善而強大的國內外銷售網絡,年生產及銷售能力超過百億元,是全球三大小家電制造企業之一以及國內規模最大的LED全產業鏈企業,其LED外延及芯片產品技術水平目前已接近或達到全球一流水平。
從業績表現來看,2018年一季度,德豪潤達營業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長3%,利潤增長100%,預計上半年將實現扭虧為盈,全年現金流收回超過45億元,經營性凈現金流入6-8億元。
美國企業打壓中國競爭對手非個案 中國企業反訴訟能力在增強
中國是全球LED芯片的最大制造基地,近年來得益于產業政策、市場環境以及企業自身的不懈努力,中國企業在LED設備制造領域異軍突起,不斷搶占歐美巨頭在全球的市場份額。而在很多高科技行業領域,先行成功的巨頭們往往不愿輕易交出手中的權杖,反而經常高舉起專利、知識產權的“大棒”對新入局者予以恫嚇。此次Lumileds 惡意訴訟德豪潤達,以及美國法院不公正的判決恰恰證明了部分美國企業對于“中國智造”走向世界的不滿與恐懼。而德豪潤達也并不是第一家被美國同業公司發起訴訟的中國LED產業相關企業。
2017年4月,Veeco美國在紐約東區的聯邦法院對中微半導體MOCVD設備的晶圓承載器(即石墨盤)供應商SGL展開了專利侵權訴訟,認為在SGL為中微半導體設計的石墨盤產品侵犯了其專利,要求禁止SGL向中微半導體供貨,紐約法院于11月初發布臨時禁運令。
在Veeco美國方面發起針對SGL的訴訟后,中微半導體方面迅速做出回應。2017年7月,中微半導體向福建高院正式起訴 “Veeco上海”,指控其TurboDisk EPIK 700型號的MOCVD設備侵犯了中微的晶圓承載器同步鎖定的中國專利,要求其停止侵權并主張上億元侵權損害賠償。12月初,福建高院同意中微半導體針對Veeco上海的禁令申請,該禁令禁止Veeco上海進口、制造、向任何第三方銷售或許諾銷售侵犯中微專利的石墨盤產品。
中微半導體一直堅持自主創新,重視研發投入,為其在市場競爭中贏得話語權。中微半導體與Veeco的博弈,為中國高科技企業更廣泛地參與國際競爭提供了很好的范本。
分析人士認為,中微Veeco之爭看似是中美企業之爭,實則是中國新勢力崛起后與歐美傳統豪強之間依據市場競爭原則,對勢力范圍的再劃分,中國企業參與全球競爭最終依靠的還是核心技術和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
從這一事件可以看到,隨著自身科研實力的不斷提升,中國高科技企業在面對市場競爭對手,特別是行業巨頭提出訴訟時,正由過去的妥協、讓步到據理力爭,有策略的進退,中國高科技企業在應對知識產權訴訟方面的能力正在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