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越來越有“圍城”的感覺,有人恨不得一頭沖進去,而有的人卻選擇默默退場。歲末年初,隨著達森燈光和聚科照明的陸續退場,很久沒有聲響的新三板終于再度成為業內人士茶余飯后的話題。
一些企業排隊許久,終于順利拿到新三板的“入場券”。在2018年,穩亮股份、格特隆、賚卡睦、綠亮股份等LED企業就紛紛“進板”,順利掛牌。今年1月4日,身在新三板創新層的亞世光電,還宣布公司已成功過會,為2019年首家轉板成功的新三板企業。
而與此同時,另一些已在“圈內”的企業卻選擇“悄然離場”。2018年12月18日,廣州達森燈光股份有限公司向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限責任公司報送了終止掛牌申請材料,并獲得了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限責任公司受理,對于摘牌原因公司未加以說明;2018年末,聚科照明也發布公告稱,根據自身經營情況和長遠發展戰略規劃,經慎重考慮,擬向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申請公司股票終止掛牌。
眾所周知,新三板的出現,使眾多中小企業不再被原有資本市場的高門檻所限制,為企業提供了便捷的融資途徑以及更高的公信力,增加其商務合作的粘度,同時新三板堪比上市公司的管理標準,可以促進掛牌企業的治理結構更加規范,為未來發展打下一定基礎。在如今LED行業龍頭效應顯著,資源趨于集中的情境下,許多與大廠們競爭的中小LED公司均希望能搭上“新三板”這面風帆,實現高速前進。
而近兩年,LED新三板企業的“摘牌”現象已非個例,而是愈加頻繁。據挖貝網信息得知,2018年新三板有超過1500家企業摘牌,全年新三板企業數量增長狀態為負,掛牌速度低于摘牌速度。其中,據不完全統計,從2018年至今已摘牌的新三板照企約有16家。放棄別人眼中夢寐以求的良機,這是為何?
除過未說明緣由的企業,最常見的“退場”理由之一便是受困于信息披露成本高增高。有業內人士總結到,新三板在為企業帶來各種效益的同時,也會因透明度的升高及架構規整帶來更多的稅務及管理成本,如果企業缺乏較好的成長性,就會產生資金壓力,減緩發展速度。
而另一些企業選擇摘牌的原因是稱為了更好地融資及為配合企業的長遠發展。例如在去年已摘牌的唯能車燈及星美燦,就另覓領地,先后被瑞豐光電投資入股。回看才發布公告的聚科照明給出的摘牌理由,似乎也帶有找尋新枝的意味。
至此,掛牌與摘牌的現象顯得也不再那么矛盾,處于不同臺階的企業,自然有著不同的想法。總之,現今LED行業經歷了一輪輪的洗牌,強者恒強的局面屢見不鮮,而中小企業既然選擇以新三板作為突破壁壘的利器,就要有著足夠的抗壓力及清晰的發展規劃。無論是想長期駐守新三板還是想暫時借助其尋得更好天地,只有承擔起其中的的諸多挑戰,才能夠“嘗到”其中裨益,獲取更多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