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則變,變則通。一個行業的跌宕起伏,總是跟時代的腳步發生共振。無論世界如何變化,總有某些行業在不斷琢磨新的出路。他們也許不是大企業家,也許沒有發明任何基礎科技,也許沒有直接改變你的生活。
但這個行業,卻推動并見證了中國實體經濟的變遷。萬億級的照明產業,就是這樣一個樣本,供你研究一個行業的蛻變之法。
“第三春”
中國的照明產業,大致是從上個世紀90年代起步,在1998年至2017年這20年間,一直保持著快速、穩定、兩位數的增長。2015年進入個位數,2016年受出口影響增長放緩,但2017年很快“回血”。
而如今,照明產業遇到了“中年危機”。一部分原因是產業自身動力不足,另一部分是經濟指標走低,受到了牽連。《智哪兒》去年接觸的一位頗具體量的照明渠道商曾說:“2018年,出貨量降了20%,明年可能更差?!?/p>
不僅是這位渠道商,很多企業也面臨著資金、庫存、渠道等多方面的壓力。很多人,都在尋求突破口。2019年的主題也已明確:活下去。
于是,智能家居被寄予了厚望。從研發到管理,到銷售、售后,照明行業有著不可忽視的歷史儲備。而照明產業,從某個程度上看,與智能家居中的某些環節、某些產品,有著高度的技術同源性。
智能家居產品與照明,也有著似乎一致的出貨口:家居、酒店、公寓、樓宇、辦公、園區、校園、城建等等。
其實,智能家居只是照明行業向智能化轉型的切入口之一。除了智能家居外,照明行業在樓宇、戶外、市政等亮化方面,也步入了智能時代。總體來說,智能控制成為了照明人尋找“第三春”的一塊敲門磚。
2006年,節能燈興起。照明產業迎來了“第一春”。中國居民家庭開始從傳統的白熾燈,轉向節能燈。這一仗,打得很漂亮。
2008年經濟危機,照明行業小規模洗牌,但整體上將依然是逆勢增長。這是因為,中國的照明產業雖然大規模出口,但并非是行業的命根子。照明產品在國內本身就有著強盛的需求量。尤其是2008年經濟危機,中央推出了4萬億刺激政策,帶動了房地產行業的高速增長,也讓照明產業搭上了順風車。
2012年,LED興起。照明產業迎來了“第二春”。新的賽道給了行業更強的驅動力。與節能燈的普及有些許不同,LED是個技術性的概念。整個行業,尤其是渠道,對于LED的商業化落地有著比較模糊的認知。這段時期,照明產業媒體在科普上發揮了關鍵作用,引導渠道了解并接受了新的概念。
2018年,又是一個六年的周期,智能家居的商業化迎來了春天。照明產業,似乎看到了“第三春”。
向智能轉型
可以肯定的是,照明行業正在向智能概念過度。其他不談,智能照明已經成為行業的“必答題”。它的背后有三大推動力:
一是消費升級,新生代消費群體對產品體驗要求更加苛刻;
二是行業競爭加劇,需要產品不斷創新;
三是智能硬件產業成熟,實現智能化的難度大大降低。
消費者也從未像今天這樣,在意照明產品的工業設計、功能控制和用戶體驗。燈光,已不再單純的照明,而被賦予了更多職責:調節氛圍、保護視力、場景響應。
據市場調研機構P&S Market Research統計,全球智能照明設備和控制市場預計將從2014年的221.1億美元增至2020年的591.881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為17.8%。而LED平均售價的不斷下降也帶動了全球智能照明設備和控制市場的增長。
智能家居是個多選題,除了智能照明,照明行業還有更多文章可以做。
2018年,雷士照明與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實驗室達成合作,未來聯合研發新品;歐普照明世界大會榮獲百度智能家居單項獎;鴻雁押注智能面板,與金地等多家房企達成戰略合作。
這一系列動作,都說明在照明產業的第三條賽道已經起跑。
在國內涉足照明產業的頭部企業中,雷士照明、正泰、鴻雁、TCL、美的等品牌推出了智能鎖產品。國際品牌涉足照明產業的企業中,飛利浦、松下也推出了智能鎖產品。
目前來看,智能鎖單品對于照明產業來說,還不構成風口級的機會。因為在智能家居大產業中,智能照明的體量至少目前來看比智能鎖高出不少量級。照明企業舍近求遠,顯然不劃算。更何況智能鎖行業已“百舸爭流”。
除了TCL、美的、飛利浦、松下這些自帶消費電子標簽的品牌外,其他涉足工程端、消費端的照明產品的企業,我們建議都不要輕易觸碰智能鎖。從完善旗下智能家居產品線的角度講,智能鎖小批量貼牌生產即可。
新的未來
尤其是對那些專門做照明產品的企業來說,智能照明是主課,智能鎖只是副課。發揮自己在照明技術領域的專長,以智能照明切入智能家居,才是最佳策略。盲目進軍智能鎖等其他單品,可能引發品牌的“人設崩塌”。
我們認為,當前對于專門的照明品牌來說,應該抓住智能家居的機遇,完成一次品牌升級和產品飛躍。以線下渠道為主的C端市場,是重中之重。
2018年11月份,宜家宣布全系照明產品接入了小米IoT生態。這為照明產業帶去了一定的啟發。宜家不是正統意義上的照明企業,但在智能照明在C端的營銷上卻走得很快。
如果以智能照明為核心產品為客戶打造全套智能家居系統,這也不失為一種戰術。畢竟智能照明跟智能鎖不一樣,不是誰都能做。照明行業的產業鏈比智能鎖復雜得多。
我們預測,接下來智能照明領域有至少三個爆發點:
一是基于大數據和AI的智能決策系統;
二是專業、系統的燈光設計服務;
三是滿足年輕消費者審美和需求的智能照明單品。
目前來看,這三個領域尚處于起步階段,還未到達品牌分水嶺。隨著智能家居概念的滲透,智能照明在這個方面也會加速成長。
小結
照明業是一個體量龐大、產業鏈復雜、產品多元的行業。從上游的材料,到中游的封裝,再到下游的產品,乃至最終端的燈飾、燈光設計,整個照明產業可以說是一個“帝國”。
而這個“帝國”有一些明顯的特征:地域集中、渠道為王、寡頭效應。這三個特征,有利有弊。但照明人有一個可愛的特質,那就是他們敢于為先,愿意接受新鮮事物。這是照明產業能不斷自我蛻變,跟上時代步伐的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