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萬物互聯和智慧城市的背景下,LED顯示屏的功能不再局限于“單向傳播”,而是轉向“智能交互”階段,顯示屏將成為人與數據的交互核心,為用戶帶來場景化、沉浸化體驗。
在技術不斷革新、價格下降以及潛在市場龐大的態勢下,LED顯示屏的運用將更為普遍,不僅在公共生活、商業活動中,更會隨著智能家居、智能顯示等需求發展,滲透進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根據OFweek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LED顯示屏市場規模520億元,增長率為15%。
在LED顯示屏行業發展向好時,各個LED顯示屏企業發展情況如何呢?為此,OFweek半導體照明網整理了國內6家LED顯示屏上市公司的各種數據進行對比,詳細內容如下。

在2018年的營收排名中,利亞德以77億元的成績排名第一,洲明科技與聯建光電分別以45.24億元及40.53億元位列2、3位。

在營收增幅排行中,奧拓電子以51.12%的增幅排名第一,而洲明科技則以49.01%的增幅排在第二位。緊隨其后的是艾比森(28.39%)、利亞德(19.01%)、雷曼光電(13.81%)、聯建光電(2.56%)。

在凈利潤方面,利亞德借助體量優勢,以12.65億元的成績遙遙領先。洲明科技、艾比森、奧拓電子則以4.52億元、2.41億元和1.80億元分列2、3、4位,而雷曼光電(-0.36億元)與聯建光電(-28.88億元)則出現虧損。

而在凈利潤增幅方面,艾比森凈利潤同比增長127.00%,洲明科技、奧拓電子、利亞德則分別較上一年增長45.01%、36.09%、4.53%。雷曼光電全年凈利潤同比減少279.56%,聯建光電同比減少2869.48%。

利亞德
利亞德2018年1-12月實現營業收入77.01億元,同比增長19.0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2.65億元,同比增長了4.53%。公司主營業務重包括智能顯示、夜游經濟、文旅新業態、VR體驗。

據了解,利亞德在上市之后制定一個長達9年的三個戰略周期。2013年至2015年,利亞德順利實現了第一個周期“四輪驅動”的戰略目標。在第二個戰略周期(2016-2018年),利亞德實施“文化科技+金融”發展戰略,并取得不錯的戰績。
在LED小間距電視及智能顯示方面,據國際市場調查機構Futuresource數據顯示:LED顯示市場占有率利亞德排名全球第一,其中LED小間距電視市場占有率利亞德排名全球第一。美國平達在美洲市場上的液晶拼墻中占有12%的市場份額,位列三星(32%)、NEC(19%)、LG(18%)之后排名第4位;其中在美洲的兩個垂直市場上排名第一:在控制室市場排名第一,占34%市場份額;在企業客戶市場排名第一,占35%市場份額。
利亞德采用巨量轉移技術自主研發了Micro-LED顯示屏,在縮小芯片尺寸的同時,有效增加了出光面積,顯著提升p1.0以下小間距產品的可靠性和穩定性;獨創4-in-1 Micro-LED技術,實現了顯示屏視覺體驗的提升,解決了Micro-LED的大規模應用難題;公司Micro-LED顯示的推出,滿足了超高清時代高端大屏應用的需求,開拓了小間距LED顯示應用的新紀元,為未來8K的百寸LED顯示奠定技術根基,為AI、5G等維度的市場提供了顯示解決方案。
目前,利亞德已經成功研發出基于小間距LED技術的電影屏幕,為了更好的與目前國內院線的各式影廳進行無縫對接,利亞德同步開發多款不同點間距,適用在不同面積的影廳使用環境中。而可視化人工智能電視技術,利亞德也加速研發。
在夜游經濟業務方面,利亞德自2014年通過并購金達照明開始布局城市景觀照明,隨著金達照明與利亞德平臺資源的整合,城市景觀亮化升級為夜游經濟,開創了新的市場需求。2016年,利亞德一邊開拓市場,一邊全國區域布局,將“夜游經濟”推進全國各地,使得2017年出現了全國范圍內的需求“井噴”。截至目前,利亞德夜游經濟覆蓋的城市超過100個,并且已經覆蓋的城市仍持續提出新的建設需求。
在VR/AR體驗業務方面,利亞德于2017年初通過并購NP公司,獲得全球領先的光學動作捕捉技術,將視效解決方案拓展至VR/AR體驗領域。利亞德擁有的光學動作捕捉技術核心是,深度交匯、大空間地域追蹤、物理數據的3D數字化的采集,最終形成開放性的系統和交互平臺。

從上圖可以看出,智能顯示營收同比增長33%,毛利率下調1個百分點,主要原因是小間距電視渠道銷售占比提高。夜游經濟受政策影響營收下滑11%,毛利率下調3個百分點,回落到正常行業毛利率水平。文旅新業態受政策影響增速放緩至13.51%,毛利率受個別項目毛利較低影響下調3個百分點。VR體驗增速40%及毛利率78%。
在研發投入方面,利亞德2018年研發投入總額達到3.17億元人民幣,占營收比重的4.11%。

2016-2018年利亞德研發投入金額及占營業收入的比例
2019-2021年戰略定位及目標
“成為全球視效科技的領創者”的公司愿景和“提升人類視覺享受”的使命,一直引領著公司發展的戰略制定和執行。
戰略定位。在前兩個戰略周期對業務深入和延展的前提下,結合市場環境,2019-2021年,公司的發展戰略定位為“深耕顯示+穩健發展”,即未來三年,將智能顯示作為重中之重,加大研發投入,加速新產品的迭代,抓住市場機會,繼續引領全球顯示技術的發展;同時將智能顯示視效方案與各領域結合,尤其是VR體驗及文化體驗等應用領域;以先進的技術、優質的產品和應用解決方案,保障企業穩定、健康、高質量的成長。
業務模式定位。以智能顯示技術、產品、解決方案為業務基礎,拓展視效與景觀照明、文旅、VR體驗等不同領域的融合方案,未來將陸續拓展出顯示與音效等更多領域的融合方案,促進智能顯示業務更快速地增長。
戰略目標實施
(1)智能顯示全覆蓋:以LED小間距為龍頭,加大智能顯示前沿技術研發和產品創新,實現智能顯示行業全覆蓋、區域全覆蓋、產品全覆蓋及解決方案全覆蓋。
(2)繼續引領全球LED顯示技術
(3)提升全球市場占有率
(4)逐步開展并培育to C業務,提升利亞德長期增長的后勁和市場空間
(5)加速VR/AR發展,迎接產業爆發
(6)打造文化科技融合的發展平臺
(7)積極拓展國際業務,堅定不移地走全球化發展道路
(8)持續提升業績質量
洲明科技
近年來,洲明科技通過過內生增長、外延并購的方式已形成LED顯示屏和LED照明兩大業務板塊,并致力于打造設計與科技平臺,成為全球LED視顯方案領導者。2018年,洲明科技實現營業總收入45.24億元,較2017年增長49.29%;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4.12億元,較2017 年增長45.01%。

洲明科技表示,報告期內,營業總收入及營業利潤增長的主要原因系LED下游應用市場不斷拓展,公司扎實推進各項經營計劃,業務規模不斷擴大,經營業績持續增長。在LED顯示屏方面,一方面公司深入開展新技術的研發工作,持續加大研發投入,LED 小間距產品及綜合解決方案的市場競爭力持續提升,另一方面公司不斷加強產品升級和渠道升級,市場份額持續提升;在LED照明板塊,公司以文創燈光為核心點,不斷打造燈光設計為核心的競爭力平臺,打造燈光設計加盟連鎖及照明設計互聯網共享平臺,報告期內,公司積極參與了多個重要城市的景觀亮化項目,實現了利潤的快速增長。
2018年,洲明科技緊緊圍繞發展戰略,牢牢把握市場機遇,扎實推進各項經營計劃,全年業績再創歷史新高。在生產制造方面,公司持續推進智能制造與精益生產,在加快大亞灣二期的工程建設的同時,積極為未來三到五年的發展提前做好產能儲備;在銷售服務方面,在鞏固現有市場的同時,加大對細分應用場景縱深領域的解決方案開發與團隊建設;在技術研發方面,持續保持對行業前沿技術的跟蹤、探索和研發,深度布局 Mini LED、三維智能交互、電影屏等先進技術;在投融資方面,積極加強與被并購公司的文化融合與業務協同;可轉債的成功發行為公司進一步產能升級和業務拓展提供了充足保障;在組織管理方面,全面推進組織機構的深層次改革,加快落實流程再造,努力打造集團化、平臺化的組織架構、管理體系和運行流程。
2018年,洲明科技國內LED顯示屏銷售收入為16.68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59.31%;海外LED顯示屏銷售收入為20.42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27.15%。

LED顯示屏總體銷售情況(單位:億元)
報告期內,洲明科技國內小間距LED銷售收入為11.51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54.50%;海外小間距LED銷售收入為11.19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43.46%。小間距LED產品的銷售收入占LED顯示屏板塊銷售收入的比重為61.19%。

小間距LED境內外銷售收入情況(單位:億元)
在專業顯示領域,洲明科技積極參與平安城市、智慧城市的建設,以標桿項目、樣板工程撬動全區域、全行業的快速滲透和立體化布局。
在商業顯示領域,公司將持續深耕商顯細分應用場景,貼近終端客戶需求,持續加大硬件集成及軟件研發力度,憑借知識產權優勢、渠道優勢、服務優勢及人才優勢快速布局商業零售、廣電傳媒、會議、教育等重點領域,盡享行業發展的紅利。
在影院顯示領域,公司積極布局電影屏市場,扎實推進針對影院特定應用場景的基礎性研究,開發影院專用控制系統,推進電影級光、電、音效技術的驗證與應用。
在租賃顯示領域,,公司憑借卓越的創新能力、出眾的設計理念、優質的技術服務水平以及全系列的產品線優勢,穩居租賃類顯示屏全球市場份額第一。
在體育顯示領域,洲明體育將借助參股、外延并購等方式持續整合行業資源,積極與國際賽事主辦方共同探索更具創新性、多元化的商業合作模式,打造成為全球頂級賽事顯示解決方案的核心供應商。
在創意顯示領域,公司開發了超薄創意顯示系列產品,完成了多系列產品升級,形成了獨創性的核心應用產品。
在Mini LED等新技術領域,洲明正結合最新的AM驅動技術,自主開發巨量轉移技術,已在實驗室完成了最小間距0.4mm產品的技術開發,可實現≤50μm的LED芯片批量化轉移裝配,預計在不久的未來,P0.4的Mini LED顯示屏可推進到產品化階段。
在智慧路燈方面,洲明科技堅持走自主研發路線,經過不斷地產品改進和技術創新,已研發出第三代智慧路燈產品。截至本報告期末,公司已經獲得37項專利,5件軟件著作權。
在研發投入方面,洲明科技2018年研發投入總額達到2.07億元人民幣,占營收比重的4.57%。截至2018年12月31日,洲明科技已獲得專利數量近千項,其中境內專利數量達880多項,境外專利數量近百項。


2016-2018年洲明科技研發投入金額及占營業收入的比例
未來,洲明科技將持續打造核心競爭力,在顯示板塊,公司將立足于現有業務,以持續的研發投入和知識產權保護構建“護城河”,持續打造強有力的銷售體系,為客戶提供多層次的服務體系,創造客戶價值。在照明板塊,公司將持續打造集規劃、設計、工程、運營等一體化的項目服務體系,打造優質項目,實現高質量增長;同時,順應 5G 發展熱潮,重點培育智慧路燈業務,堅持從設計到系統信息化集成的自主研發路線,為城市光環境管理與服務提供一站式的解決方案。
未來發展戰略
洲明科技將秉承“顯示光彩世界、照明幸福生活”的企業使命,致力于打造設計與科技平臺,成為全球LED視顯方案領導者。
在顯示板塊,公司將堅持產品與市場相互促進、共同驅動的發展模式,聚焦細分應用場景,精準把握客戶需求,進一步推動顯示解決方案在更多領域的落地與應用。
在照明板塊,公司將強調從前端把握市場,持續打造規劃、設計、施工、運營的一體化的產品與服務核心競爭力,實現有效益地增長。
在持續鞏固兩大板塊行業領導地位、主營業務高質量增長的同時,主動借助產業資本的力量,積極培育種子業務,創新商業模式,為集團基業常青帶來更有力的動能。
2019年度經營計劃
(1)鞏固渠道優勢,打造行業領先的綜合解決方案2019年,公司將繼續完善國內外渠道建設,持續保持行業領先的渠道優勢;同時公司將聚焦重點行業,深入了解終端客戶需求和應用場景,為客戶提供集軟硬件于一體的定制化產品和專業的技術服務,打造行業領先的綜合解決方案,提高公司綜合競爭力,為公司長遠發展建立良好的護城河。
(2)推動產能升級,加快自動化、智能化生產步伐
2019年,公司將繼續持續推進產能升級,擴大生產能力,縮短產品生產周期和交付周期。同時,公司將結合“工業4.0”的發展理念,推進工業技術轉型升級,提高產品可靠性、穩定性,提升產品自動化、智能化水平,使經營管理水平、運營效率以及市場競爭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3)深化產融結合,提升產業發展能級2019年,公司將立足產業經濟新常態,全面深化產業金融融合,圍繞集團核心業務體系,進一步拓展產業鏈,形成以顯示、照明板塊為中心的上下游產業鏈聯動發展新局面,為主營產品降本、提質、增效,促進新應用場景盡快商業成熟,促進傳統產業在新的新經濟、新技術風向下激發出新的產業模式,通過產業投資和資本運營為集團中長期戰略提供支撐。
同時,集團亦將以已并購子公司為載體進行產業賦能及戰略整合,挖掘已投企業間的協同效應。以產業整合實現投資目標,將投資及資本運營回歸產業本質,建立集團投資的專業口碑,體現投資業務能力,實現產業與投資相輔相成。
(4)強化技術創新,持續產品升級,引領行業發展
技術創新是公司發展的核心動力,公司將繼續圍繞主營業務,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密切關注 Mini LED、三維智能交互等行業前沿技術,同時加大對各個行業解決方案的研發力度并進行持續升級,引領行業發展。
聯建光電
2018年,聯建光電實現主營業收入403,420.65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47%。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虧損-2,888,173,129.90元,同比下降2,869.48%。

從業務收入構成來看,數字營銷去年收入12.67億元,同比增長8.27%;數字設備去年收入5.71億元,同比下降39.90%;數字戶外去年收入21.952億元,同比增長19.90%;其他業務去年收入0.19億元,同比增長23.28%。

據了解,聯建光電2018年各類資產減值準備計提了30.57億元,其中僅商譽減值損失一項就占了27.32億元。這并不是聯建光電首次出現商譽減值,2017年,聯建光電也曾計提5.58億元。據統計,2014年到2017年,聯建光電收購了13家公司,共計花費54.29億元,形成了46.37億元高額商譽。
聯建光電表示,公司自2017年12月被證監會立案調查以來,經歷了公司上市以來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由于立案調查的影響,帶來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銀行抽貸、計劃發債終止,引發股價暴跌。還由于銀行的抽貸和縮貸,更是雪上加霜,導致經營資金緊張,加劇了經營困難。對此,公司多措并舉防范經營風險,消除市場擔心,確保企業正常運營。
報告顯示,聯建光電一方面加強了內審力度,對子公司進行了全面的合規檢查,并通過定期合規培訓,大大提高了各子公司的合規意識和運作;另一方面積極回收應收賬款,歸還了部分貸款,并與各家銀行進行了積極溝通,以其自有辦公物業及廠房作為貸款抵押物進行增信,目前聯建光電貸款額和抵押物價值相當。同時,聯建光電還對各子公司商譽進行了全面商譽減值測試,對觸發商譽減值的子公司進行商譽減值處理,聯建光電2017年度做了7.95億的商譽減值,并且在2018年度繼續商譽減值27.3億元,兩年內聯建光電商譽減值額超過總商譽額的75%。商譽減值措施的實施,使聯建光電的資產質量更為良性,投資回報能力大幅提升,預計未來聯建光電凈資產回報率將超過10%。
在2018年年報中,聯建光電表示計劃通過收縮區域廣告業務、聚焦核心業務、發展主營業務、培育創新業務等方式對四類業務分別施策。聯建光電稱,由于區域戶外子公司數量多、媒體類型分散、整合難度大、合規風險高、業務發展受政策影響大等因素,公司計劃通過原股東回購、外部轉讓等方式進行剝離處理。
艾比森
艾比森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19.8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約28%,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4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約127%。

從業務結構來看,“LED顯示屏”是企業營業收入的主要來源。具體而言,“LED顯示屏”銷售收入為18.87億元,同比增長28.86%,占總營收的94.96%?!癓ED顯示屏酒店運營及會務服務”營收為0.68億元,同比增長62.38%,占總營收的3.45%。

報告期內,艾比森實現LED顯示屏銷售收入18.87億元,同比增長約29%,實現LED顯示屏總簽單約21.32億元,同比增長約 21%。其中,點間距P2.5mm(含2.5mm)以下的小間距產品累計簽單約4.59億元,同比增長約23%。報告期內,海外市場實現簽單約17.00億元,同比增長約17%。其中,拉美市場簽單增長較快,同比增長約28%;北美市場和亞太市場的簽單也有不俗的表現,分別同比增長約22%及21%。

2016-2018年LED顯示屏訂單總額(單位:億元)
另外,在公司對中國業務區的大力支持與投入下,2018年中國市場實現了約4.32億LED顯示屏簽單,同比增長近41%,展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及市場競爭力。
2018年,艾比森設立艾比森會務公司,并將公司原會務事業部的業務(含LED顯示屏酒店服務業務和會務服務業務)整體剝離至艾比森會務公司,提升了會務業務的管理和運營效率。2018年,顯示屏酒店服務業務和會務服務業務共實現收入約6,848萬元,同比增長約62%。其中,顯示屏酒店服務業務實現收入約5,482萬元,同比增長約42%;會務服務業務實現了飛速增長,實現收入約1,366萬元,同比增長約691%。

2016-2018年顯示屏酒店服務業務和會務服務業務收入(單位:萬元)
在技術創新方面,2018年艾比森進一步加大了技術投入,著眼于數字顯示產業中長期新技術的研究和開發,并在顯示新材料研究和智慧顯示技術等領域都獲得了階段性的突破與進展。報告期內,公司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控制系統成功研發上市,可支持4K 10bit HLG HDR標準,同時HDR技術的應用大幅提升了顯示效果。另外,公司在業內首次將共陰技術引入戶外租賃市場。而在新產品開發與創新方面,公司面向舞臺租賃的戶外超輕租賃窗簾屏研發成功,該系列產品的電子和結構創新均達到行業領先水平。
2019年度經營計劃
1、專注顯示主業,實現業務的絕對增長
公司在2019年將堅持以發展LED顯示屏主業為核心,加大對海內外市場的營銷投入,針對不同區域布局差異化競爭策略,重點區域重點突破,鞏固并擴大海外市場銷售規模及占有率,同時快速拓展國內渠道并提升銷售規模,實現國內外顯示屏業務的絕對增長。
2、加快會務、Absenicon、泰樂等新業務的擴張
2019年,公司將加強對會務應用、高端會議室等新領域業務的經營,打好管理基礎,加快人才隊伍建設,加大對新業務模式的支持力度,快速打開渠道、占領新市場,實現新拓展業務規模的高速增長,形成公司新的業務增長點,提升拓展業務在公司銷售規模的占比。
3、加強戰略和領導力建設,加強流程體系建設
2019年,公司將加強戰略規劃的執行和落地,通過引入業務領先模型(Business Leadership Model,簡稱BLM模型),將領導力貫穿戰略制定和執行的全過程,使戰略、執行、價值觀與領導力相一致,提升領導力及戰略的制定和執行能力,解決關鍵性戰略問題;同時,加快流程化體系建設,重點建設發展戰略到執行DSTE、集成產品開發IPD、線索到回款LTC等流程體系,促進公司由職能化管理體系向流程化管理體系轉變。
4、提升智能制造能力,布局中國制造2025
2019年,公司將緊跟智能制造這個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的大趨勢,推動公司惠州工廠二期擴產項目及布局MES智能制造系統,在適應未來增長需要的同時進一步提升智能制造能力,推動公司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工廠建設,為公司全面布局中國制造2025,提升公司競爭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5、加大研發技術投入,提升產品核心競爭力
公司將繼續加大技術研發投入,落實三年產品發展路線規劃,加強研發團隊建設和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快新技術、新材料預演進度,布局核心技術和專利,推進產品創新并推動產品的標準化和規?;?,提供完整解決方案,提升產品在市場的核心競爭力,重點推進小間距和租賃產品線銷售。
6、提升品牌營銷,加強渠道建設
統一品牌傳播和營銷戰略,全面推廣艾比森品牌形象和價值主張,加大線上投入,聚焦終端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專注營銷推廣方案創新,塑造品牌優勢。同時,加快渠道建設,強化大客戶、大項目的落地,通過重大營銷項目拉通前后端協作,打造爆款,快速拓展市場,整合全球營銷資源。
奧拓電子
奧拓電子2018年實現營收157,337.24萬元,同比增長51.12%。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7,966.23萬元,同比增長36.09%。

奧拓電子表示,報告期內,公司業績的快速提升,主要是由于銷售收入增長以及匯兌收益增長所致,展現了公司可持續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
從業務方面來看,2018年奧拓電子LED應用業務合同額大幅增長,銷售規模再創新高,MINI LED顯示屏正式推向市場,LED應用業務銷售收入128,103.37萬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53.41%。雖然受337事件及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公司海外業務仍然保持穩步增長,相比2017年海外業務增長27.55%。

2018年,奧拓電子堅持大市場、大客戶營銷戰略,以創新的技術和穩定的性能為客戶提供優質的高端LED顯示解決方案,公司的產品在國際體育賽事、大交通、廣播電視、戶外媒體、高端零售、高端會議系統和監控系統等行業的市場拓展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全面完成年初制定的經營目標。
此外,公司研發的智能照明控制管理系統也廣泛應用在各個景觀亮化項目中,為智慧照明業務的技術升級及核心競爭力提升奠定了基礎。未來智慧照明行業更加注重城市環境綜合品質的提升,逐漸朝著城市運營和視覺一體化的方向轉變,將成為智慧城市建設中尤為重要的一環。2018年部分政府對于景觀照明方面的財政支付能力下降,但公司甄選精品項目,積極加強應收賬款管理,高度重視資金回籠,智慧照明業務經營性現金流凈額為11,090.03萬元,實現了由負轉正的躍變。
奧拓電子最新研制的“MINI LED商用顯示系統”,一次性解決了超小間距LED顯示屏易損壞、COB產品不可現場維修以及表面墨色、顯示亮色一致性等問題,申請30多項全球各地的專利,目前已在南京市公安局正式商用,公司“廣東省miniLED新一代商業顯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被認定為“廣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從產品構成來看,LED視頻顯示系統銷售收入3.21億元,同比增長13.15%,占總營收的20.39%。智能景觀亮化工程銷售收入9.29億元,同比增長78.92%,占總營收的59.03%。
2019年經營計劃
1、總體經營目標
2019 年公司繼續以“智能+”戰略為核心,進一步梳理頂層架構及職能,力爭構建“賦能型管理平臺”,進一步實現公司規模及行業地位的快速發展。2019年計劃實現凈利潤2.34 億元~2.70億元,相比去年增長30.24%~50.28%。
2、經營計劃
2019年公司將進一步整合資源,加強技術創新,大力發展金融科技、LED顯示及智慧照明三大業務,抓住優勢行業及智慧銀行改造東風,以智慧城市為新增長點,促進金融科技、智慧照明及LED顯示三大事業群的快速發展,實現公司2019年制定的經營目標。
3、運營管理計劃
3.1 力爭構建“賦能型管理平臺”,公司業務按照事業群架構進行重建,成立金融科技事業群、智慧照明事業群以及LED顯示事業群,形成以3大事業群、11個職能部門為核心的組織架構,促使各事業群分工明確、互相協同。
3.2 公司將進一步貫徹落實人才高地戰略,加強股份公司及各事業群團隊建設,完善人才梯隊及相關制度建設。
3.3 進一步提升公司信息化管理能力,通過ERP系統、CRM系統等信息化手段,促進各業務板塊和經營單位實現戰略及業務協同,提高公司運營及決策效率,有效控制經營風險。
3.4 進一步加強應收賬款及經營性現金流的管理,提升資金使用效率。
3.5 設立智能視訊技術研究院,整合公司研發資源,加強高校及科研機構產學研合作,提升公司技術創新能力及科研成果轉換效率。
4、技術創新計劃
公司于2018年末設立武漢市奧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及2019年初設立智能視訊技術研究院,以智能視訊技術研究院為技術創新平臺,以武漢奧拓為軟件研發平臺,為各事業群提供技術支持及新技術預研,進一步落地公司“智能+”戰略。繼續加強與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香港科技大學、深圳市和信中歐金融科技研究院等高校及科研機構的合作,利用高校及科研機構研發資源,加強公司在人工智能技術、區塊鏈技術等領域的研究及應用,提升公司產品及解決方案的核心競爭力。
5、精準扶貧計劃
通過深圳市奧之愛公益基金會,扶持和資助貧困地區弱勢群體接受職業培訓指導服務,改善貧困地區人群的生活條件,幫助貧困地區的學校興建改造籃球場、羽毛球場館運動設施;組織參加各項社會公益活動及扶貧活動。
雷曼光電
雷曼光電2018年實現營收73,352.22萬元,同比增長13.8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647.88萬元,同比下降279.56%。

分行業來看營收構成,其中,LED行業實現營收7.12億元,同比增長14.40%,占總營收的97.05%,毛利率為22.3%。

分產品來看營收構成,其中,封裝器件產品實現營收3,059萬元,同比下降11.35%,占總營收的4.17%。照明產品實現營收3.76億元,同比增長46.70%,占總營收的51.32%。顯示屏產品實現營收2.97億元,同比下降7.69%,占總營收的40.5%。
在COB業務方面,雷曼光電自2014年就開始積極探索COB顯示技術創新,2018年3月,雷曼正式發布雷曼第三代COB小間距高清顯示面板,并將其作為公司的戰略發展重點,持續加大COB項目的研發生產及市場推廣,積極推動COB業務發展。在市場推廣方面,雷曼光電COB業務堅持“國內+國外”兩條腿走路,主打國內市場,同時向海外推廣。
在LED傳統顯示業務方面,雷曼制定了國際業務辦事處管理制度,實現平臺前移,銷售人員前移,提高服務及時性,提高客戶拜訪頻率,深度開發市場。LED國際顯示屏業務銷售渠道工作穩步推進,在穩固現有客戶關系基礎上,積極開發培育新客戶,大部分區域尤其是俄羅斯區域及美國區域的新客戶增長表現良好。
在LED照明業務方面,雷曼光電成功導入了北美重要客戶并開始規?;献?,北美市場進一步做強做大,并組建歐洲及澳洲市場銷售團隊,深化業務拓展。同時布局國內市場,加大國內工程項目的投入及市場的開發力度,國內軌道交通照明取得突破性進展。
在研發投入方面,報告期內,雷曼光電及控股子公司新增已獲授權和已獲受理的專利共35項,包含已獲授權的專利20項,已獲受理的專利15項,已獲授權的專利中,發明專利4項,實用新型專利12項,外觀設計專利4項。截至報告期末,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共有已獲授權和已獲受理的專利331項,均系原始取得,相關專利進一步提高了公司的LED產品工藝,有效降低生產成本,為公司LED主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2019年經營計劃
1)加大傳統業務及COB顯示產品的海內外市場開拓
公司將進一步強化銷售團隊和銷售渠道建設,加大國際國內市場縱深拓展,打造輻射海內外的高效、快捷銷售網絡,提高公司行業品牌知名度和市場份額。公司的LED業務過去主要以海外市場為主,海外的銷售收入占比較大。未來公司將繼續維護海外市場現有優勢,加強市場研究及客戶需求的分析,在服務經營好現有市場的基礎上持續拓展新市場、新客戶,加大LED照明產品、LED傳統顯示及COB顯示產品的海外銷售力度。同時公司將憑借在國內良好的品牌知名度,注重國內市場的開拓和布局,加快LED傳統顯示及COB顯示產品的國內業務發展,加快渠道網絡建設,加速軍工,公安,電力,交通等行業合作伙伴開發;引導重大項目設計單位、業主選擇雷曼COB;并探索開發租賃市場,商用市場等細分領域,持續以優質的產品和服務深耕LED小間距顯示屏市場。同時繼續推進子公司拓享科技在國內照明工程領域如軌道交通等相關業務,提升公司在LED領域的市場地位,增加公司的盈利點和市場競爭力。
2)深化技術與產品創新,加大COB小間距LED顯示產品研發生產
公司將積極組織資源,持續深化技術改革,加大研發投入和工藝改善,重點針對COB小間距LED顯示進行深度開發,瞄準市場前沿,不斷推出優秀的COB小間距LED顯示產品,匹配專業顯示市場及潛在的商用、民用顯示市場的需求,拓展產品應用領域。同時加強研發中心建設,培養自主研發人才,加速積累專利、資質、認證、檢測報告等銷售工具,并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完善公司及子公司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筑牢自身知識產權根基,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3)深耕主業,內生生長與外延發展結合
為擴大企業規模,延伸公司產業鏈,全面提升公司在市場競爭中的核心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實現公司的快速發展,公司將充分運用資本市場的力量,立足公司LED主營業務,積極尋找整合與公司現有LED業務具有協同效應的產業鏈優秀資源。
4)提高組織運營效率,加強母子公司的精細化管理
公司將進一步提升組織運營效率,提高人均績效,打造更職業化、專業化的組織。提高資產運營效率,提升應收賬款周轉率及資產凈利率,強化主營業務盈利能力;完善流程管理體系,推進業務流程改善和優化;加強員工績效激勵管理與骨干培養,提高執行力。加強對外投資的決策嚴謹性,進一步規范和加強投后經營管理工作,提升公司對子公司整體管控能力,實現集團內資源高效共享與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