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智慧燈桿開始萌芽;2015至2017年期間,智慧燈桿試點項目相繼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地落地;而自2018年開始,智慧燈桿市場規模得到了顯著增長;進入2019年,5G的到來再一次為智慧燈桿帶來新的發展契機。
在梳理近兩年各省市發展5G、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規劃、智慧城市建設規劃等相關政策時發現,加大對智慧燈桿的投建以推動智慧城市發展已成為各省市共識。在這樣的背景下,發展智慧燈桿產業成為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途徑。
智慧燈桿這一詞語仿佛成了當下“最時髦”的概念。
為此,阿拉丁新聞中心特別邀請了廣州中國科學院軟件應用技術研究所常務副所長袁峰、南京市路燈管理處&江蘇未來城市公共空間開發運營有限公司研創中心主任黃李奔、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廣東省分公司業務拓展高級總監嚴偉、廣東省電信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綜合院總工程師吳龍照、中電科(上海)公共設施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市場總監楊博五位專家就“智慧燈桿應用、軟件平臺需求、運營模式”等行業熱點問題作了討論。
由左至右:黃李奔、吳龍照、嚴偉、袁峰、楊博
袁峰:智慧燈桿有哪些應用?目前真正應用起來的有哪些?
黃李奔:以南京的試點項目為例,目前南京的大多數燈桿搭載的功能都有十幾種。包括照明、5G基站、WLAN、監控、音箱、求助、路名牌、交通標識、紅綠燈、人臉識別、充電樁、觸摸屏等等功能。比如南京江北區試點項目的智慧燈桿上包含了17種功能,涵蓋了12項業主,主要是政府服務部門的。
目前燈桿上的應用大部分還是政府使用的功能,如照明、基站、視頻。在燈桿中,照明肯定是主業,而隨著政府5G戰略的部署及雪亮工程的推進,基站和視頻也是重要的應用。其他的功能應用看項目具體需求匹配。目前智慧燈桿還處于2.0的階段,更多還是表現在硬件的整合上。
嚴偉:在最近發布的《廣東省智慧燈桿技術規范》DBJ/T 15-164-2019中有專門提到:照明、監控和通信基站是每根燈桿上都可以掛、而且建議掛載的,這三者也是我們目前智慧燈桿上實現的功能最多的三個應用。其他的一些附加應用就看業主的需求,如果有需求,就往上掛。
袁峰:我認同用戶導向的理念。用戶需要什么,我給他上什么。但是用戶需要是不是一定是真正的需要?比方說用戶需要一鍵報警,但是實際上真的用起來了嗎?如果沒有用起來,我覺得它不是真實的應用。
楊博:我們現在所有燈桿的功能都是定制化的。像黃主任說到的那樣,智慧燈桿的功能已經有十多種,但不是把所有的功能全部集中在一個桿上去實現的。作為業主來說,他會去選擇自己需要的。一鍵求助是一個很好的指向,把應急相關的事情掛鉤集中在一起,還是有用途的。不過現階段仍需要政府部門的內部協調,才能更好的發揮它的價值。
黃李奔:一鍵報警為什么用不起來?因為政府部門之間從規劃、建設到管理都是沒有同步,信息交流封閉。所以不可能把公安需要的,交通強行加進去,他也不會接到你的平臺,因為他的接警中心是完全兩個概念。
袁峰:目前試點的智慧燈桿項目的商業模式是怎樣的?具體說明下。
黃李奔:這個問題比較尖銳,智慧燈桿的商業模式是大家都盡量在回避卻無法回避的問題。
以基站和視頻運營為例。基站的收費體系比較簡單,就是收取場地租賃費或者配套服務費。我們跟鐵塔公司收費,而鐵塔公司跟運營商收取費用,這個體系很完整,我們是按照體系走的。但目前這部分的體量并不多。
視頻運營模式目前南京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工程類的形式,比如公安的雪亮工程,它是由中標的企業來承建,同時解決傳輸、電力、桿的問題,然后由我們來跟他談費用。另外一個就是由我們來投資我們來建設,來提供相應的視頻服務,再由政府購買服務。這種類型相對較少。
嚴偉:應該看具體情況確定項目的運營模式。
第一種情況:政府沒有財政投資,這條路上智慧燈桿建設全部都由第三方來投資。那么我覺得就可以跟政府商談,照明、基站、視頻等都可以以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收費。第二種情況:政府投了普通路燈桿的錢,由第三方把它升級為智慧燈桿。那么照明的服務費可以不用收取,因為政府也出了錢。至于通信基站和公安監控等,這些都是因為第三方投資升級的,這兩者是可以進行收費的。第三種情況:政府投資這條路上所有的智慧燈桿建設,那么這些智慧燈桿就是一個市政基礎設施,它是屬于政府的公共物業,我們建議無論是照明、公安監控還是通信基站等全部都不收取費用。
廣鋼新城智慧燈桿項目可以說還是走得比較合理的一個模式。雖然政府沒有財政投入,但政府給了一些承諾:誰投資建設,誰來運營。擁有運營權之后,可以做一些運營服務,比如說充電的運營、通信基站掛載的運營、公安監控的運營、掛載的運營甚至是廣告的運營,因為在社區里面,廣告的運營其實還是有一定的前景的。這個模式其實是比較清晰的。至于最終能不能收回來錢,鐵塔作為政府指定的幾個試點單位之一,并沒有考慮到那么多,我們還是想探索出一種模式,把這個事情做出來,讓政府看到城市亮化和美化,為居民提供一些便利設施等。
吳龍照:談智慧燈桿不談投資、不談收益、不談運營都是屬于跑偏的。當前大家可能看到的是資源的收費、運營。我的建議是,單從桿體上來看,一方面可以做輔導工作,比如我們的標準化,可以承載更多的業務把成本壓下來,增加我們的收入。另一方面在做項目的時候,可以做更多的組合考慮。比如說桿件和管道能不能做一個組合?這樣會不會帶來更好的投資收益?
除了資源的收費以外,也可以探討一下數據的收費。我覺得好的智慧燈桿項目最終還是離不開數據的運營。如果我們數據理不順的話,很難把其他應用吸引到智慧燈桿上。如果不把這個數據轉過來,還是走資源這條路,短期內我又沒做資源的整合,打造經營權,資源的替代是很快的。對于未來智慧燈桿這種重資產的運營,如果不采用互聯網的方式,可能負擔會很重。
袁峰:我覺得可以從兩方面來看待數據。第一,量級。我們現在智慧燈桿上的數據太少了,因為都沒有上規模,現在談數據,感覺還不太現實。第二,權限。數據的所有權運營并不容易,政府會考慮到安全問題,所以我是覺得數據運營可能還要靠后一些。當然,我們很希望看到數據運營時代的到來。
袁峰:現階段軟件的使用情況如何?對未來軟件的需求是怎樣的?軟件如何跟智慧燈桿上的應用結合?
吳龍照:對于軟件的看法,我覺得短期內功能不需要考慮太復雜,從運營角度來說,重點是方便,高效低成本去運作。從中長期來看,我建議在連接功能上要開放,連接的能力要強。在勢能開發上可以分步走,不一定開始就要求大而全。
楊博:我建議要有一個軟件的標準,由政府牽頭把協議統一起來,政府以后再建智慧燈桿的時候,不用過多考慮軟件的兼容問題,只要考慮兼容設備就行了。這樣對于智慧燈桿后期發展來說,管理起來更方便一點。
主持嘉賓:
廣州中國科學院軟件應用技術研究所常務副所長 袁峰
研討嘉賓:
南京市路燈管理處&江蘇未來城市公共空間開發運營有限公司研創中心主任黃李奔
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廣東省分公司業務拓展高級總監 嚴偉
廣東省電信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綜合院總工程師 吳龍照
中電科(上海)公共設施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市場總監 楊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