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北京大興國際飛機場正式“起飛”。作為總投資額高達800億元人民幣、年客流吞吐量達1億人次、飛機起降量80萬架次的巨型機場,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被評為新“世界七大奇跡”之首。
此外,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充分體現了綠色科技機場的理念,像首都國際機場T3航站樓安裝了2萬盞照明燈,而面積更大的大興機場,僅僅安裝了3千盞照明燈具,節能效果卻達到了30%到50%!
為了保證航站樓能做到低能耗-亮起來-舒適感-易維護等特性,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航站樓的照明設計創新地使用了下射+上射投光的照明方式,將復雜、曲線的屋面照亮時,又有效地利用了屋面納米涂層鋁板(高達90%反射率)折射出的光,將整個航站樓的空間照亮。
▲C形柱上寬下窄的造型,像是一朵向天盛開的花朵,讓整個航站樓顯得大氣而富有生機。同時,C形柱中央的氣泡窗,還能成為航站樓室內采光的主要來源 | 圖片來源于CCTV4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新機場)航站樓 | 圖片來源于蓋樂照明工作室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項目,由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負責設計,在他們的整體組織規劃下,蓋樂照明順利完成了工作,實際上,體量如此大的超級工程,無限風光背后,飽含著設計師們的智慧和辛勞。
四年前,有一名照明設計師,面對大興國際機場的藍圖埋首苦干,四年后,作為一名乘客,他搭乘飛機,第一次從為之默默耕耘了1800多天的機場跑道上緩緩起飛。他說,我很慶幸自己成為了一位設計師,并有幸參與到這個項目,沒有親身經歷過的人,無法感受此時此刻我的感觸與動容。
為此,我們特意邀請到他,也就是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的照明設計顧問——顧冰先生,給我們聊聊他本人,以及他與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的故事……
顧冰
蓋樂照明設計總監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照明設計顧問
我認為任何事業,唯有熱愛,才愿意全情投入,才能有所回報,而這種回報是自我的成長與內心的滿足,這是用任何物質都無法衡量的。懷有這種心態,取得成績其實是一個水到渠成的結果。
Q1:您畢業于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后來進入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完成碩士學位,是因為什么契機或原因,讓您選擇當一名照明設計師?
顧冰:我是1995年從江蘇考進清華大學的,建筑設計是我從小學一直以來的夢想,但是沒有被錄取,被第二志愿汽車系錄取了。大三的時候,一位土木系的學長,也是我的好朋友,他不經意的一句話觸動了我:“不能轉系,那就考研唄。”于是,我就開始到建筑系旁聽,跟著上設計課。
不負初心,后來我因為成績不錯,連考研都沒參加,我直升了本校建筑學院研究生,并跟著詹慶旋教授學習,專業方向是建筑光環境。從此,我就正式進入了照明設計這一行,畢業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擔任飛利浦的照明設計師。
建筑照明,既屬于我鐘愛的建筑設計行業,還能發揮我五年工科學業的積累,自從進入這個行業后,我就再也不想離開了。
Q2:真正成為一名照明設計師后,有跟預想中不一樣的地方嗎?
顧冰:之前,行業對照明設計師這個職業,并沒有非常明確的定義,是后來才開始慢慢清晰起來。如果說我現在的工作就是真正的照明設計的話,那可以說和我預想的一樣美妙。要說有哪里不一樣,我覺得是照明設計師應具備的知識和能力要比我預想的多得多,可施展的空間也比我預想的更加開闊。
Q3:建筑照明、室內照明、體育照明、燈光節與燈光秀、燈具設計、采光和遮陽顧問……您如何做到對各類照明項目在感興趣的同時,還能取得不錯的成績?
顧冰:我很熱愛自己從事的工作,自然會不計成本地全力投入。我認為任何事業,唯有熱愛,才愿意全情投入,才能有所回報,而這種回報是自我的成長與內心的滿足,這是用任何物質都無法衡量的。懷有這種心態,取得成績其實是一個水到渠成的結果。
比方說,我畢業后就再沒有編過程,但為了解決大興機場的一個遮陽問題,我花了一個月重新學習,編了個程序來完成這個遮陽的計算。看似速度不慢,其實我每天投入的時間有十六、十七個小時,當然我也喜歡享受這個過程。其次,精力充沛、知識全面、技術扎實、具備研究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條件。
Q4:您覺得當下建筑照明一體化的現狀是怎樣的?未來會有哪些發展趨勢?
顧冰:建筑夜景照明方面,我覺得不少項目的建筑和照明是貌合神離的,燈只是不得不安裝在建筑上,投影只是不得不投到墻面上,它們只恨自己不能懸浮在空中,這樣的照明效果本來與建筑就毫無關系,更不用說一體化。但也有很多照明設計師注重與建筑的關系,做真正的建筑照明。而室內照明方面的現狀,照明和建筑結合得會更緊密一些。
我覺得未來會有兩個方向:燈光秀、燈光表演會越來越擺脫建筑,不論城市還是郊野,上天還是入地,都只是一個秀場,這應該不算“照明”和“照明設計師”了;而建筑照明和室內照明會與建筑更加一體化發展,建筑師和室內設計師越來越了解照明設計師,配合得越來越密切,建筑和照明也結合得越來越好。
▲旅順櫻花園 | 圖片來源于蓋樂照明工作室
以后還會出現很多與建筑構造融為一體的照明方法和照明設備,可能再也分不清是燈具,還是建筑材料,像我們做的八達嶺高鐵站的室內照明設計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我要在大地畫滿窗子,讓所有習慣黑暗的眼睛,都習慣光明。
Q5:這些年您接哪種類型的項目比較多?或者說你更傾向挑哪些案子來做?
顧冰:相對而言,從我創立工作室開始,接的大型公建項目比較多,比如鐵路站房、航站樓、大劇院。其實我個人倒是傾向于做一些沒接觸過的項目類型,或者有挑戰的項目,還有一種:建設者本身就是使用者的項目。
▲康斯坦丁大劇院 | 圖片來源于蓋樂照明工作室
Q6:很多照明設計師玩燈光是一流的,但是對于自然光卻未必有很深入的研究,而我們在蓋樂的官網甚至可以看到“采光顧問”這一項業務。這跟您在建筑學院學習的經歷有關吧?
顧冰:是的,是和建筑學院的經歷有關,也與我本科的學習經歷有關,工科背景、理性的思考方法,讓我對客觀事物的理解更加深刻、更加本質,也讓我具備了解決復雜技術問題的能力。采光和遮陽其實是個技術問題,對于一個具備工學和建筑學教育背景,然后又從事照明設計多年的人來說,做建筑采光和遮陽的顧問工作是很合適的。
Q7:你們工作室接的很多案子都是大項目,如何在這么多競爭中脫穎而出?
顧冰:我們自認為工作認真踏實,解決難題的能力比較強,所以會得到不少客戶的認可。
不少人更愿意做短平快的項目,比較而言,大項目周期長,回報慢,難度大,但我們都熱愛現在的工作,內心就愿意投入和付出,所以更樂意也更能做好大項目。
Q8:您覺得大項目跟小項目相比,有什么不同之處?各自有哪些需要值得注意的點?
顧冰:大項目周期更長,設計任務和工作流程都更復雜,設計缺陷帶來的后果也更加嚴重。另一方面,因為承擔得起一些代價進行創新和嘗試,所以需要解決的難點也會更有挑戰性,成就感也更大,但是復雜的流程,往往讓很多設計創新和品質控制難以貫徹下去。
同時,大項目更要關注可靠性、普適性、先進性,一定要能發現設計中最關鍵最主要的問題并解決它;同時,合適工作流程和溝通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小項目則要更注重細節,善于利用一些低成本的巧妙方法來進行創新,可以充分利用好流程簡單、溝通直接、可控度強的優勢,做出讓自己更滿意的作品。
Q9:您做過的照明設計項目非常多,迄今為止,哪些項目讓您最印象深刻,為什么?
顧冰:山東省會大劇院,是我自己工作室的第一個項目,也是我接觸的第一個劇場項目,而且還是對接北京院和法國建筑大師保羅·安德魯。在這個項目上投入了數倍于其他項目的時間和精力,當然得到的收獲和成長也是數倍于其他項目的。
▲山東省會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綜合體 | 圖片來源于蓋樂照明工作室
其次,南京大報恩寺琉璃塔,為了實現預想的方案,我去了幾十次南京,從建筑材料到燈具效果的試驗,到動態燈光效果的調試編程,一直密切跟進。幾乎每次都會跟南京的一位老友也是中學同桌見面,他甚至還陪我去工地,項目完工后,他在當地朋友面前多了一個值得炫耀的話題,之后他也開始關注起燈光設計。因為他的推薦,我幸運地入選2017年英國照明設計獎的全球燈光設計師 40 under 40。
▲南京大報恩寺項目一號建筑夜景照明(琉璃新塔)| 圖片來源于蓋樂照明工作室
最后,還有蠡湖國際燈光節,因為沒有約束的創造,全力的投入,我們講了一個沒人講過的故事,創造了一個屬于自己的科幻世界。作為一個設計師爸爸,我心里是想給四歲的兒子一個驚喜,而他和其他孩子在這里的盡情歡樂,是對我最大的獎勵。
▲蠡湖國際燈光節 | 圖片來源于蓋樂照明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