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有數據顯示,我國中小學生每天大約60%的時間在教室。照明環境不理想,是影響中小學學生視力健康和用眼舒適度的因素之一。特別是教室反光、眩光、陰雨天或冬季光線昏暗等,不達標的教育照明環境亟需改善。
在東南大學顯示技術研究中心的照明功效實驗室里,研究人員可以通過先進的專業設備研究不同參數的光源對眼睛的影響。
該研究中心在兩年前對全國近200所中小學教室光環境質量進行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合格率不到10%。目前該中心正聯合各地教育主管部門積極改進教室照明,預計用3-5年時間使教室照明達標率接近100%。
此外,根據教育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的《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上海校園不斷探索“智能照明”。
在智慧校園照明教室,照明可以“看天變光”,校長或總務主任的手機實現智能控制全校教室照明,在陰天實現補光模式,照明燈亮度根據室外陽光自動調節……為了讓學生有更好的教育光環境,校園教室照明將有新的“上海標準”。目前上海相關部門正在修訂新標準,有望年內出臺。
同樣地,安徽省將制定全省統一的教室燈光照明制造標準。
政協常委高慧代表民盟安徽省委建議,教育、衛生健康、市場監督等部門要在廣泛調研、充分論證的基礎上,嚴格按照《中小學校教室采光和照明衛生標準》的要求,結合中小學校的實際情況,共同制定教室燈光照明制造標準。
同時,對教室照明燈具生產企業實施許可制度。必須對相關生產企業的資質作出嚴格規定,對符合生產資質的企業頒發生產許可證。對許可企業生產的產品實施統一招標、統一采購、統一監管,確保教室安裝的照明燈具符合相關標準。
其次,學校要對教室照明燈具定期檢測。省級教育主管部門要出臺相關文件,指導學校定期對教室照明燈具進行檢測,明確更換燈具的光衰減標準。
再者,要加大對教室照明燈具采購的財政支持。各地財政要加大對教室照明燈具采購的投入,確保新建教室照明燈具符合相關標準,并逐步更換不符合標準的原有照明燈具。
此外,由于照明問題是影響青少年視力健康的重要因素,當前除了進一步完善學校教室采光和照明衛生標準以外,還應積極推動家庭以及公共場所預防青少年近視的采光和照明衛生推薦標準出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