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廣州市是首批5G商用城市,計劃到2021年,建成5G基站6.5萬座,實現主城區和重點區域5G網絡連續覆蓋。廣州鐵塔作為廣州市5G建設的主力軍,充分發揮統籌共享優勢,全量承接5G基站建設需求,據統計,截至2019年11月底,廣州鐵塔已完成1.57萬個5G站點建設,98%都是利用已有站址資源改造實現的,支撐電信企業高效快速、低成本、規模化建設5G網絡。
堅持資源統籌共享從供給側促5G建設更集約
廣州鐵塔成立五年來,以日均交付50個項目,月均交付1500個項目的“鐵塔速度”“鐵塔效率”,助力廣州建成全國最大規模4G網絡城市,積極助建“智慧廣州”。
經過五年共享模式下的建設,全市站址綜合共享率提高了20.5個百分點,新建鐵塔共享率從5%提升到24.76%,相當于減少重復建設8755座塔,節約土地約26.3萬平方米,節約用電量約2.32億度/年,節約投資18.9億元。
例如,在國內首座跨江特大橋—南沙大橋5G覆蓋項目中,廣州鐵塔充分利用橋塔、龍門架、路燈桿、機房、管道、電力等大橋自有資源,統籌三家電信企業共建共享,采用宏+微結合的綜合覆蓋方案,建設5個宏站、63個微站,為三家電信企業節約投資58%,建設周期縮短了50%,提前全線開通,大大降低了電信企業的建設成本,節約了社會資源,形成了良好的行業及社會效益。共建共享是鐵塔成立的初衷,促使資源能夠共享、服務更加優質。
堅持擔當作為從政策落地上促5G建設
為建設網絡強國的目標,建成全國領先的5G網絡,廣東省、廣州市就加快5G等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有關事項出臺了一系列文件,如《廣東省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等六部門關于免費開放公共資源支持5G基站建設的通知》《廣州市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年》等。
據了解,廣州鐵塔以廣東省加快5G產業發展第一次聯席會議為契機,以政策文件為支撐,主動對接廣州市各級政府部門,在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下,推進公共物業開放,支持5G基站建設。據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廳提供的清單顯示,截至目前,共有957個物業已針對5G基站建設開放,其中包括越秀山公園、增城區科技工業商務和信息化局、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廣州工程技術職業學院等均同意開放公共物業。
此外,相比4G網絡,5G基站功率更大、能耗更高,使得建設成本和維護成本大幅上升。針對5G基站用電成本高的問題,在廣州市政府的支持下,廣州市供電局下發文件為5G基站用電報裝開辟綠色通道、縮短報裝流程,據悉,廣州鐵塔正與廣州市供電局對接,加快推動轉供直工作,與行業協同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廣州鐵塔牽頭編制的《廣州市公眾移動通信5G基站站址布局專項規劃(2019-2023年)》于11月28日獲廣州市政府審批通過,5G基站作為城市基礎設施,在納入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工作后,將對5G加速度增加助推力。
“我們希望今后能把普通鐵塔變成綜合服務站點,不僅是行業內多家共享,還能在社會上有多種用途,不僅能滿足新需求,也能創造新需求。”鐵塔有關負責人表示。
為適應5G技術特點,創新基礎設施建設模式,變單點建塔為提供移動網絡覆蓋綜合服務,以廣州為例,廣鋼新城為代表的“智慧城市”項目,統籌規劃600余根智慧燈桿,充分利用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集成應用,為社區居民提供一個數字化、無線化、移動化、物聯化的新型智慧社區。目前已建設智慧桿62根,已部署4G基站12個、5G基站3個,并且每一根智慧燈桿都預留了5G功能,集智慧照明、通信基站、安防監控、信息發布、智慧井蓋、交通路標牌、智慧生活、便民充電、環境監測、無線WiFi、廣播等功能。
據悉,在廣州從化區世界生態大會永久會址前,廣州鐵塔打造出“智慧燈桿”美麗之路,量身定制“宏站+智慧路燈桿微站+室內分布系統”的三位一體方案。功能豐富多樣,集通信基站、節能照明、LED顯示屏、視頻監控、氣象監測等功能為一體,并預留了智能電子導游,人流量檢測、智能停車指引、車牌識別等功能接口,打造智能信息基礎設施與生態融合的新型現代化智慧小鎮。
目前,廣州鐵塔正加快從行業共享邁向社會共享,推動“通信塔”“社會塔”相互轉換,充分發揮鐵塔站址資源優勢和平臺運營優勢,面向5G+物聯網、大數據、邊緣計算等需要,為各行業的客戶提供綜合信息化服務,助力5G產業應用。有專家表示,“從行業內共享走向社會共享,將為鐵塔公司未來的發展打開新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