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物聯網、中藥質量研究、月球與行星科學……澳門的重點科研在全球享有盛名。在“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下,科技迅猛發展,其中就包含了智慧燈桿。
澳門大學智慧城市物聯網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賈維嘉教授表示:“物聯網研究的關鍵點就是要‘接地氣’,讓研究成果為公眾享用。”他透露,作為研究落地的項目之一,實驗室和澳門電力公司正合作在當地推行智慧燈柱。
澳門大學智慧燈柱
此類智慧燈柱豎立在澳門大學行政樓前,除了最基本的照明功能外,上面還集成了視頻、聲音、振動、氣溫、空氣質量等多個傳感器;燈柱底部有一塊屏幕,播放著各類信息。
賈維嘉說,將來這樣的燈柱將遍布整個澳門,而且有望讓用戶通過屏幕與系統互動,實現更多功能。每個燈柱就是一個小的智慧樞紐,收集處理著各類數據,當它們連成網絡時,就是真正意義的物聯網和大數據對智慧城市的助推。
除此之外,實驗室還承擔了港珠澳大橋的智慧維保項目,用AI與物聯網結合的方式,對隧道橋梁的形變等情況進行監測和預判。
澳門大學和澳門科技大學共建的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已和美國、歐盟藥典開展廣泛合作,逾十款中藥推出世界標準。另外,澳門科技大學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也在該領域具備領先水平。
澳門科研成果不凡
世界頂尖、水平卓越,前述這些領域的科研成果何以都出自澳門?
澳門特區政府科技委員會顧問、澳門大學校長宋永華表示:國家把澳門納入科技發展的藍圖,并將之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這是澳門能夠實現向科研轉型的最關鍵的原因。
今年年初,中央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其中給澳門的精準定位是“一中心、一平臺、一基地”,即建設世界旅游休閑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促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打造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另外,《綱要》提出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要求。
在宋永華看來,“一帶一路”倡議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澳門發展的巨大機遇。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重點專項等紛紛在澳門落地,國家支持澳門科技發展的政策全都落到實處。
不難看出,澳門是孕育優秀科技成果的溫床,那么智慧燈柱在澳門將會走到何方?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