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17日12時36分,中國共產黨黨員、我國電光源研究的開拓者、復旦大學教授、原副校長蔡祖泉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于在華東醫院逝世,享年84歲。
我國的電光源照明技術和產品進入世界先進行列,這與我國新光源研究的開拓者——蔡祖泉緊緊相連。蔡祖泉創建了我國第一個電光源實驗室,研制成功了我國電光源史上第一個氫燈、第一個高壓汞燈、第一個氪燈、第一個長弧氙燈。正因為有了蔡祖泉的努力,中國電光源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直至發展成為今天的世界第一產燈大國,目前,全世界80%的節能燈都是由中國生產。
蔡祖泉教授逝世,中國照明界深切緬懷,舉界哀悼!(中國照明界失去的不僅僅是一個人)
訃 告
中國共產黨黨員、復旦大學教授、著名電光源專家、副局級離休干部、復旦大學原副校長、復旦大學電光源研究所名譽所長、上海照明學會原理事長、中國照明學會原副理事長蔡祖泉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不幸于2009年7月17日12時36分在華東醫院逝世。享年84歲。
現定于2009年7月23日(周四)上午10:30在龍華殯儀館銀河廳舉行告別儀式。
蔡祖泉同志治喪辦公室 2009年7月18日
7月23日(周四)上午9:00在邯鄲路220號復旦大學大門口發車前往龍華殯儀館。 >>
蔡祖泉 1924年11月出生,教授,碩士導師。 歷任復旦大學副校長,復旦大學電光源研究所所長,中國光學學會、中國輕工業學會副理事長,上海市科協副主席暨上海照明學會理事長,中國照明學會副理事長。 長期從事電影新光源的開發,指導和幫助上海電影系統開展電影光源改革工作,在復旦大學創建國內第一個電光源實驗室,研究成功多種新光源。在致力于科學研究的同時,還從事學術論文的寫作、國際交流以及指導研究生的工作,從1983年開始連續6屆(每3年一屆)擔任國際電光源學術會議的組織委員。 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l項,國家發明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l項。發表《三級玻璃油擴散泵》等論文,參加《電光源原理》、《電光源電器原理及應用》、《實用霓虹燈技術》等書籍的編審。
——1951年于上海交通大學參加X光管研究。 ——1952年調入復旦大學。 ——1961年,蔡先生與同伴們一起開始從事電光源研究。60年代初,由蔡教授帶領的一個電光源研究小組制成我國第一只高壓汞燈。 ——1963年,蔡先生和助手們研制成功我國第一只高壓汞燈。同年,又首次試制成功新聞攝影用的1200W管形鹵鎢燈。該燈送到首都北京試用后,得到周恩來總理的首肯。 ——1965年底,蔡先生和助手們先后研制出脈沖氙燈、氫弧燈、氪光譜燈、超高壓強氙燈、充碘石英鎢絲燈、超高壓強汞燈,從而大大縮小了我國電光源研究同國際先進水平之間的差距。之后,蔡祖泉和助手們乘勝前進,又研制成功大功率的長弧氙燈,在上海人民廣場點亮后,被譽為“人造小太陽”。 ——1968年以后,蔡先生與助手們接受了“651”衛星項目的任務,這就是將25千瓦水冷電極短弧氙燈,用作航天工業部大型空間環境模擬設備——太陽模擬器的光源,這種燈當時國際上只有少數國家能生產。這一研究成果曾在航天工業部511試驗站使用,1980年獲國防部重大科技成果二等獎。 ——80年代后,蔡先生的科研工作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一方面,蔡先生積極從事學術論文的寫作和國際光源與照明的學術交流,多次出席國際性科技研討會議,頻繁參與國際學術活動,了解電光源發展的最新成果,并及時將國際上的專業信息轉至國內,指導我國光源照明的研究和開發。同時,針對現代化經濟建設的需要,在成功研制新光源的基礎上,更加注重進行二次開發——工程化開發的研究,使科研成果迅速轉化為生產力,取得極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并獲國家科委推廣二等獎。 ——1992年退休后,蔡先生仍關心節能燈的推廣工作,并繼續關注他所深深熱愛的電光源事業的發展,關心下一代技術人才的成長。 ——2009年7月17日12時36分因病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