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LED專利格局或現變動?
歷來LED上中游核心專利主要集中于飛利浦、歐司朗、日亞化學、豐田合成、科銳等五大國際巨頭手中,同時他們通過彼此的專利交叉授權的方式形成嚴密的專利網。但近兩年隨著白光LED專利的即將到期、日亞化兩項基本專利的被判無效,加之國內企業通過獲得專利授權、專利交叉、跨國收購等方式沖擊專利壁壘等,這一局面似乎有所改變,嚴密的專利網出現了松動?……
3月31日,由金沙江GOScaleCapital牽頭、亞太資源開發投資有限公司和南昌工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等財團支持下的并購基金成功收購飛利浦公司旗下LED照明業務(Lumileds)80.1%的股份。據悉,根據合約,在交易完成后,飛利浦公司將轉移600余項有關LED生產與汽車照明的專利至Lumileds公司。中國LED企業或能更易得到這些國際性專利并進入國際市場。
依據上述種種跡象,國際巨頭布建的專利壁壘似乎出現松動,“現在多家企業的專利與專利網的門神級專利“925”和“960”明顯沖突,LED專利網松動是必然的。”華磊光電應用銷售事業部 COO 韓少龍表示。但也有不少業內人士表示專利網并沒有太大的變化。晶能光電CTO 趙漢民博士認為主要的基礎專利還是被幾個國際大廠控制著,其他公司也只能通過和這些大公司授權和專利互換來獲取。
專利網松動? 巨頭狙擊戰下的國內企業反擊
“少數幾家企業得到專利授權并不代表國內整個產業鏈上的企業可以高枕無憂,事實上,這只是技術與資本之間的互換協議,產業鏈上的其他企業更需依照自身情況進行適當的專利布局”,晶能光電CTO 趙漢民博士表示,國內產業發展整體上還是朝集中化發展趨勢,產業需要大企業具備專利開發創新能力,小企業具有自身特色技術,兩者相結合才有同國際大廠交叉合作的談判砝碼。
規避專利風險,把握專利機遇,最重要的是建立企業的專利管理架構體系。產業經過粗放的快速增長,到資源開始整合的階段,企業的知識產權管理與創新意識也在逐步建立。但是在實際案例中,許多企業的專利申請都沒有經過有效地布局,甚至無序雜亂。這些無效的專利申請程序,最終也不會形成有效地戰斗力,面對強大的壁壘時成為一盤散沙。
產業的整體提升非單獨一個系統所能完成,政府部門同樣也不能缺位不能僭位,重要的是要提高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效率,包括知識產權申報的效率、法院審理案件的效率等;加大知識產權侵權的賠償力度,最大限度彌補被侵權人的損失,提高侵權成本。另外,賦予知識產權局相當的執法權,可給予權利人一種新的知識產權維權方式,也可緩解其他維權部門的壓力,提高權利人的維權效率。
LED專利網松動,是機遇還是挑戰?
提到2015年的LED跨國并購風潮,毫無疑問我們會想到金沙江創投牽頭收購荷蘭皇家飛利浦公司旗下Lumileds;普華瑞收購BridgeLux100%股權……有人斷言,當今但凡帶點技術含量或者品牌的企業并購,幾乎都存在若隱若現的專利玄機,伴隨著全球LED大廠紛紛將技術進行變現,以往通過專利交叉許可構建的專利網似乎開始松動。
晶能光電CTO趙漢民博士直言:“目前對中國的各個公司沒有什么太大的影響。我們沒有得到授權的各個LED公司,還是無法開展國際大市場。中國的各個公司要開發這些市場還是需要各個公司得到授權。大家一定要知道,我們中國有很多家LED公司,這些公司都是處于競爭狀態。即使一家公司拿到授權,并不是意味著中國的LED公司們都沒有問題了。”
對于LED專利網的松動,華磊光電應用銷售事業部COO韓少龍則認為,對于中國LED企業肯定會有影響,尤其是芯片以及封裝的大型企業。“我認為專利網松動機遇和挑戰是并存的,說機遇是因為專利網的松動給各大企業帶了諸多便捷;但挑戰依然嚴峻,中國企業的技術創新一直以來可以說是紙上談兵,所以,如何抓住機遇是中國眾多LED企業需要思考的問題!”
總體來說,嚴謹的專利體系建設不是短時間就可以完成的,需要長久的積累。國內大企業同國際巨頭相互合作對于搶占產業鏈制高點意義不言而喻。但LED的技術仍在不斷發展和完善中,技術路線也不盡相同,新的專利依舊會不斷衍生,除非逐步培養自身完善的再造基因,不然依舊會形成新的技術壁壘和新的授權。
往期回顧
最新評論
阿拉丁新聞中心出品
Alighting Press Center
-
聯系我們
Tel:020-83096927
Email:news@alighting.cn
-
幕后人員
統籌:卡茨 制作:陳海紅
記者:金龍、陳小麗、陳華麗
-
-
制作人員
設計:衛敏
前端:衛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