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照明電商戰績,為企業帶來了什么?
在照明產品(燈具燈飾類、光源類)單日成交額排行榜上,歐普照明表現最為搶眼,以雙店銷量1.218億成交額連續三年蟬聯雙十一照明家裝行業冠軍寶座,這個成績比2014年9443萬成交額瘋漲了2737萬,創行業史上之最。去年成交額32,899,568的雷士照明,在今年雙十一當天凌晨1點30分就超去年同期營業額3倍之多,凌晨2點突破去年雙十一單天營業額,最終以5200萬又捍衛了第二名,但與第一名之間相差的數據也很是懸殊。
可以說,照明行業在“雙十一”當天的表現可謂可圈可點,數字盛宴昭示著照明電商渠道的美好前景。人們不禁發問:“雙十一”堆出來的數字意義真的就那么大?為企業帶來了什么?“雙十一的照明企業成績,可以作為一家照明企業布局電商渠道的成績的最好答卷。帶來的更多是企業的知名度曝光,以及客戶,供應商等對企業產品的認可,對企業的品牌發展有著極為有利的影響。”東莞三可照明總經理尹飛雄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照明警醒:雙十一超常態低價促銷暗藏弊端
節日一過,對其抨擊的聲音也越來越大:雙十一帶來的弊端,和黃金周休假制度的弊端有著異曲同工的相似性,一方面,“雙十一”導致的幾何級數暴增的物流配送需求,大大降低了消費者的購物體驗,一旦雙十一過去,這些迅速膨脹的服務資源就變得非常富裕,導致了社會資源的浪費;另一方面,消費者沖動消費,在“低價”的誘惑下,往往購買大量并不需要的東西。多種因素作用,“雙十一”退貨率一直奇高。
以低價促銷的雙十一活動中,商家以犧牲利潤為代價,換取數量級的增長。這種促銷,雖然形成了一定的規模經濟,但同樣會大肆蠶食商家的利潤,并且提前透支消費潛力,使后續的電商經濟出現疲軟之態,打擊商家的信心。除此之外,低價促銷可能也會與廠家原有的商業模式相沖突。東莞三可照明總經理尹飛雄對此表示,為了雙十一能夠取得更好的成績,很多企業以低價的方式進行銷售,這無疑對企業以后的銷售產生巨大的影響。
目前,中國照明產業正亟需轉型升級,從低價競爭轉向技術、設計、時尚和品牌。而雙十一這種超常態低價促銷在不斷誤導產業:便宜,便宜,再便宜,強化了中國低價消費的文化,誤導產業發展方向。從邏輯上而言,供給過剩之后,應該在競爭的推動下,企業開始提升運營效率、降低成本或提升商品品質,在整個社會層面進行結構優化。但由于當時消費意識尚未覺醒以及中國特色的競爭邏輯……
雙十一:照明產業狂歡的冷思索
對于這個年度的購物狂歡,光亞集團董事長潘文波說到,“中國民族企業的柱梁已被綁架,各大企業紛紛陷入這個線上交易平臺的怪圈。互聯網只是一個通用的工具,我們應該回到物聯網的思維做企業,以品牌創新為機制,引領產業的未來!”對于照明企業奮戰雙十一,潘文波感概萬千,產業應該是步步為營,循序漸進的發展。看到繁榮之后的冷寂,比沉迷于當下的繁榮更有價值。
為了造勢,2015天貓雙十一全球狂歡節舉行遠程開市敲鐘儀式。不過,與網購買家的狂熱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資本市場投資者的冷靜。2015年雙11是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后的第二個網購狂歡,美國股民卻不怎么買賬,阿里的股價下跌了1.94%,而同期道瓊斯指數只跌了0.32%。嚴苛一點講,“雙十一”的新,只是新在交易平臺和交易方式,而在內里,仍然到處可見舊經濟的痕跡。
而照明電商的未來,玩的肯定不是低價,而是注重品牌、設計和創新的價值。當前,全球照明市場形態正在經歷顛覆性的變革,電子網絡的迅猛發展,原來的營銷模式不再依靠單純的營銷渠道就能致勝。而常規電商平臺不能滿足工程照明、渠道流通、批發零售的規模與專業性需求。有業者預測,未來最受歡迎的應該是精品購物節。而包括雙十一在內的促銷活動主打價格戰的品牌形象已難以轉變……
當前產業已發出消費升級的信號。如果沉醉于互聯網+的戰略紅利,而忽視了雙十一超常態低價促銷暗藏的弊端,國內照明電商或將錯失消費升級帶來的戰略機遇。在市場的喧囂和浮躁中,身為企業掌舵人必須時刻保持冷靜思考和果斷決策的能力,綜合行業特性、市場走勢等,選準自己前行的方向。
往期回顧
品牌
最新評論
阿拉丁新聞中心出品
Alighting Press Center
-
聯系我們
Tel:020-83096927
Email:news@alighting.cn
-
幕后人員
統籌:黃燕燕、卡茨
記者:黃燕燕、卡茨、陳小麗
-
-
制作人員
設計:Kevin
前端:Kev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