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測認證第一季度熱詞】NO.1 標桿體系質疑
摘要: 阿拉丁照明網檢測認證頻道策劃進入第三期,本期主題為“檢測認證第一季度熱詞”,解讀2013年一月至三月檢測認證行業熱點事件。以下是熱詞一“標桿體系質疑”。
阿拉丁照明網檢測認證頻道策劃進入第三期,本期主題為“檢測認證第一季度熱詞”,解讀2013年一月至三月檢測認證行業熱點事件。以下是熱詞一“標桿體系質疑”。
2013年1月24日,一篇名為《關于廣東省LED 路燈標桿指數之我見》(詳見>>>《我見》)的文章在各大照明網站“橫空出世”,此《我見》作者系前復旦大學電光源研究所科學技術顧問關福民教授。其對于目前廣東省LED標桿體系的性能指標的設定等參數進行一一的“批判”。他認為發展LED路燈照明大方向沒有錯。由于LED是一個發展中的產品,目前在替代舊產品還存在一些尚不令人滿意的地方,設立樣板和補貼政策,就是為了幫助產品提高,鼓勵朝正確的方向改進。而不是回避矛盾,削足適履。
而就在四天后的1月28日,廣東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照明室主任李自力通過阿拉丁照明新聞網對關福民之《我見》進行回應(詳見>>>“廣東LED路燈產品標桿體系”質疑回應),他表示關福民所參照的數據是2010版的標桿體系,,而目前“標桿體系”早已出臺2012年版本,而最新的2012版標桿管理體系已將與光效能效有關的指標分數比重調整降為18%,并重點加強工廠質量保證體系核查,占有40%分數比重,以保證工程上使用的與推薦目錄的產品相同。除此之外,廣東半導體照明標桿體系研究中心代表也對廣東LED照明產品標桿體系進行了系統答疑。
2月18日,關福民對于李自力的回應再次發話(詳見>>>追蹤:關福民再駁李自力“標桿體系”質疑回應),他表示2012年新版標桿體系中的調整和修改還遠遠不足,換湯未換藥,還有出現了些新問題,因此《我見》的觀點仍然有效。
2月25日,李自力再對關福民對2012年新版標桿體系提出的新“批判”進行了“逐一檢討”(詳見>>>再追蹤:李自力對關福民批判進行“逐一檢討”)。最后還表示被授權代表廣東標桿各方歡迎關福民來廣東指導,畢竟言語交流比筆頭上的“往來”要更容易使雙方理解,廣東標桿各方也將提供行程方便。
3月15日,關福民透過阿拉丁照明新聞網發布他對標桿體系之爭的“免戰書”(詳見>>>關福民下“免戰書” 暫別粵LED路燈標桿之爭),并表示廣東的標桿目前還不是廣東省地方的推薦性標準,有關單位還正在完善,爭取。國家的財政經費未被標桿和行業捆綁,那他本人就放心,不必喊了。不想陷于無謂爭議和對刻意的誤讀作辯解,故此對李自力宣布“免戰”。
>>>點擊進入 檢測認證 頻道策劃第三期“季度熱詞”[NT:PAGE]
對此,阿拉丁照明網網友也發表了他們的看法,有網友表示:“關系戶忽悠的產物,沒實際意義,更不值得爭辯,最合理的還是市場化經濟,沒有黑幕就沒有這些忽悠了”。也有網友表示很贊同這種隔空辯論的方式,因為辯論的內容可以讓大家都明白LED處于什么階段?標桿是什么?目前在做什么?方向是什么?這要比下發什么文件效果要好上幾百倍,標桿做的也透明了,大家都受益,而且如果目前做的對,那真的會成為標桿,會是那些經常讀您辯論文章的人向您的標桿方向努力。
阿拉丁“光”點:廣東LED照明產品標桿體系是作為廣東省公共照明產品采購和選型的必選條件之一,從2010年正式頒布到2012年8月新版本改良后的推出,兩年間的標桿體系有喜也有悲。喜的是新體系增加了數個關鍵指標,彌補了舊版的不足,悲的是行業對其科學性的懷疑,甚至也引來“地方保護”的嫌疑。“空穴來風,未必無因”,對行業影響大的事物,關注度高,爭議聲音熱烈或也是促進事物發展的另一種方式。
“關系戶忽悠的產物”“地方性保護政策”“黑幕”等極具挑戰的爭議也給標桿體系好幾巴掌,讓800企業“瘋搶”的“螞標”一石驚起千層浪。但無論是標桿體系中心還是“關先生”初衷都是出于“善意”,都希望LED照明行業步入正軌,避免誤入歧途。
標桿體系作為新的事物,在當今LED產業方興未艾的時候,也需要在批評中不斷完善自身。2012新版標桿體系也許不是最后的版本,日后還會再在實踐經驗的基礎上作指標參數的改良。同時筆者也相信,標桿體系研究中心會以包容的心態,歡迎更多的“關先生”提出更多的建議,以完善標桿體系規范,更好更快促進行業發展。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