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思敏:設計“以人為本”是錯的!
摘要: 所有的設計都必須應順應天地,這個天地就是自然,所有規律都按自然而生,所有一切不按自然規律辦事都要付出代價,所以我覺得要以自然為本!
羅思敏,廣州思哲設計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設計總監,也是澳洲思哲設計國際顧問公司SEER DESIGN(AUSTRALIA)PTY LTD董事;IDA國際室內裝飾設計協會華南區常務理事;廣東省環境藝術設計行業協會副會長;廣東嶺南職業技術學院客座教授等等,對于各種頭銜,他更喜歡的是別人叫他羅老師,他說這跟他從小在書香世家長大、長期受國學文化熏陶有關,他喜歡培養人才,這讓他覺得很有滿足感。
筆者第一次見到羅老師的時候,是在他稍微有些凌亂的辦公室里,這是兩座相映成輝的落在廣州鬧市中的紅磚綠瓦的民國時代的嶺南建筑房子,一如他的個性低調沉穩。羅老師愛好喝茶,尤其喜歡普洱,我們坐在紅木家具上,品茗著羅老師親手用紫砂茶具泡制的普洱茶,在清鮮淡然素雅的茶味中聽羅老師娓娓道來他對設計的理解,對照明的痛惜,對生活的感悟。
“設計是個技術活”
阿拉丁照明網:在很多公開場所您都是一身唐裝配布鞋搭配標志性的胡須,充滿濃濃中國風,您如何評價自己呢?
羅思敏:每個設計師首先得設計自己,設計自己的形象、人生、想法,如果你自己都設計不好,如何去設計別人。所以你看到很多成功的設計師都有個性,雖然未必都是好、都被人認可,但都是屬于自己獨特的符號。比如我的形象、方式未必是對的,但這就是我的特點、想法、與別人不同的地方。作為設計師,總得有個特點,想法,把這些特點、想法吐出來,這就是代表自己的一種主張。可能日常生活中并不是每天都這樣,但公平場合總會代表自己的一種主張,穿自己喜歡的衣服,按照自己喜歡的打扮,做自己喜歡的案例或者說自己感興趣的話題。
阿拉丁照明網:你將自己定位為“做設計的藝術家”,您如何看待設計與藝術的關系?人們常強調“設計”不同于“藝術”,設計要對應市場需求,您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羅思敏:設計跟藝術其實不是同一件事,在我看來,設計是個技術活。雖然它有藝術的成分,但它同時也要解決很多問題,比如裝修一個建筑里面,有空調有水電,有上下水道,有消防設備,甚至還有智能化,很多都涉及到技術,建筑、結構等。現在新一代的設計從業人員有一個不一定正確的判斷,就是認為設計就是藝術,覺得我畫畫很好我就會設計了。但你會力學嗎?你知道這些設備的安裝嗎,甚至對裝飾材料的使用和結構你懂嗎?如果你都不懂的話,那你想了一個東西也做不出來,所以,做設計這個活是有限制的,是基于現在你所掌握的技術能夠解決了的問題才是設計。藝術在設計里肯定占一定的分量,等你解決了所有的技術問題,能不能成為名師就看你有沒有藝術了。倘若技術問題都解決了還是不好看,但它起碼還是個設計,還能掙錢,但你不可能成為一個名師。所以先有技術,后有設計。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