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
摘要: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委員和各位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二)落實宏觀調控政策措施,經濟增長質量明顯提高
全面開展土地市場治理整頓,整合工業園區,提高土地集約化程度和綜合利用水平,清理收回閑置土地31宗153萬平方米,取消經營性房地產歷史遺留項目109個300萬平方米。優化投資結構,在重點項目投資中,培植稅源占47%,基礎設施占33%。面對全國性電力供應緊張,全市科學調度,開源節流,萬元生產總值電耗減少5.6%,每度工業用電創造產值39.3元,居全國前列。金融運行質量在調控中得到提高,不良貸款比率又下降4個百分點,不良資產率繼續處于較低水平,本外幣貸款余額突破1000億元,貸款增幅高于存款增幅,貸款主要投向我市支柱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外向型經濟和重點項目建設,對地方經濟的支持作用明顯增強。
致力于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大力發展高科技、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的制造業,火炬東部產業區、中科高科技產業基地動工建設,涌泉技術中心升級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東南融通等企業軟件產品出口增長1.5倍,58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產值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55.3%,電化廠等一批老工業企業完成搬遷改造,廈工工業園一期、古龍工業園一期、三圈日化等竣工投產,翔鷺紡纖、虹鷺鎢絲等企業技改擴產,全市技改投資增長32.8%。落實名牌戰略,新增正新、銀鷺、惠爾康3個中國馳名商標和廈華彩電、廈工裝載機、金龍客車、金龍旅行車4個中國名牌產品,廈華(彩電)、古龍(罐頭)、偉士(體育用品)、紐威(樹脂工藝品)成為國家重點培育和發展的出口名牌。支持東林電子等企業應訴反傾銷案,組織企業參加重大展會,工業品產銷率98.2%。產值超億元的企業新增27家,全市工業總產值1729.2億元,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59%,對地方稅收收入貢獻率為34.9%,經濟效益綜合指數提高2.9個百分點。
發展現代服務業,象嶼保稅區二期、海滄物流園區、海空港的物流中心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電子口岸”建設加快,通關速度進一步提高,集裝箱吞吐量287.2萬標箱,增長23.2%,空港國際客、貨運量均居全國第四。加大對外貿企業的扶持,出口退稅突破100億元,實現“老賬全退、新賬不欠”,完成出口額139.5億美元,增長32.2%,進口額突破100億美元。擴大旅游業對周邊的輻射,正式受理臺胞落地辦理往返大陸通行證,廈金直航旅客40.8萬人次,增長1.5倍,全市游客接待量、旅游總收入分別增長21.2%和27.4%。“投洽會”等大型會展經過不斷創新,影響擴大,實效增強。加強信息港平臺建設,推廣信息技術應用,互聯網域名注冊量占全國一半,服務器托管居全國第一。
(三)落實項目帶動戰略,經濟發展后勁明顯增強
加大項目招商力度,全面落實六大領域招商政策,組建全市投資信息中心,整合廈門在線招商網站,主動接洽國際相關企業,定期調度重點項目,積極解決招商項目用地問題,新獲批用地10平方公里,全市合同利用外資增長57.7%,實際利用外資增長35.1%,均居全省首位,實際引進內資101億元。目前在建和已簽的內資千萬元、外資千萬美元以上項目298個,投資總額超過1700億元,為“十一五”的發展積蓄了后勁。對二甲苯(PX)項目獲國家批準立項,戴爾二期簽訂協議,汽車工業資本結構得到理順,汽車工業城、安美光電、太古四期等項目陸續開工,石化、客車、計算機、光電子等產業集群加速形成。落實民營經濟扶持政策,私營企業數量和注冊資本分別增長30.3%和32.2%。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