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會議中心女總工期待各界評價(圖)
摘要: 作為建筑業中為數不多的女總工,坐在記者面前的北京建工博海建設有限公司承建的國家會議中心工程總承包項目部總工程師王鑫,沒有張揚,卻具有學者的沉靜與耐心。這位清華大學土木系工程管理專業碩士,一踏入建筑業就扎下了根。“2008年最想看到國家會議中心投入使用后,社會各界對它的評價”,她對記者說。
圖為王鑫在國家會議中心施工現場。
作為建筑業中為數不多的女總工,坐在記者面前的北京建工博海建設有限公司承建的國家會議中心工程總承包項目部總工程師王鑫,沒有張揚,卻具有學者的沉靜與耐心。這位清華大學土木系工程管理專業碩士,一踏入建筑業就扎下了根。“2008年最想看到國家會議中心投入使用后,社會各界對它的評價”,她對記者說。
■女總工創出30多個科研成果
“她先后擔任過5個項目的總工程師,由她主持的科研成果達30多項,其中國家級成果2項”,看到她的簡歷,記者才知道這位貌不驚人的女總工程師,卻具有巨大的能量。
王鑫注重新技術、新工藝在工程中的實際應用價值。在北京電視中心綜合業務樓基礎底板的施工作業中,底板東西向長88.2米,南北向長77.45米,平均厚度2米,局部厚度達6.5米,澆筑量為15000立方米,進行這么大體積的混凝土底板施工作業國內罕見,可以說要預防和控制有害裂縫的產生難度很大。時任項目總工的王鑫率領她的攻關小組,經過反復計算和認真研究,首次采用了不留置任何后澆帶或施工縫,一次性連續泵送澆筑成型的施工方案,經過7個多月的觀察,沒有出現有害裂縫。在打破傳統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工藝的同時,節約了資金約116萬元。
■女總工每天都盯在現場
“盡管先后參建過七八個工程,負責過四五個工程的技術質量工作,但參加奧運工程的建設,還是第一次”,她對記者說,奧運工程管理部門多,技術資料要求嚴,以往工程的技術資料都要求在工程結算前整理完,這項工程每天少則幾份、多則成百上千份的技術資料要求簽字齊全、內容完整、及時整理,并具備隨時接受檢查的標準。奧運工程材料標準高,為確保工程用料的質量,所有材料都從生產源頭抓起,比如混凝土是由專人駐站監督生產,防水材料也由專人駐廠監造。
“現在幾乎每天都得盯在工程現場”,她對記者說,雖然經常工作到深夜,但一看到施工進展就很欣慰。在她的主抓下,技術部門重點放在優化施工組織方案、節約生產成本上。在設計制訂腳手架方案時,從雙排封閉、單排封閉和單排在施封閉的三套方案中,經過反復研討和對比,最終優選實施了單排封閉的方案。不但滿足了生產需要,還節省材料費、人工費35萬元。為了節約鋼模板的投資費用,增加通用鋼模板周轉次數,減少異型模板的使用,大量使用多層膠板和木模板替代鋼模板,節省資金100余萬元。在開工時設立生產塔吊方案中,經過多次論證、分析、計算,技術和生產部門反復研討,最終確定北區5臺塔吊減為4臺,使北區鋼筋混凝土結構工程提前72天實現封頂,節省了塔吊租賃費等60余萬元。
■女總工以“嚴”出名
王鑫“嚴”是出了名的。正是在她“嚴”的指導下,團隊里的許多青年人走上了項目主任工程師、總工的崗位。王鑫對記者說,作為技術系統和一個團隊的負責人,要求嚴是對公司負責,是對工程負責,更是對團隊中的每一個人負責。正是緣于她的這種負責,在去年9·14“好運北京”現代五項測試賽時,她及她的團隊,出色地完成了9·14“好運北京”測試賽任務。
“當時她根本顧不上照顧上小學的雙胞胎和老人”,她的一位同事對記者介紹說,白天研究施工技術方案,進行電梯間、大堂和衛生間的圖紙審核、深化設計工作,每天要審圖20多份;夜里拿著手電筒到現場巡查質量,現場督促整改。
對于將于今年3月底竣工的國家會議中心,王鑫感到了壓力,同時她對記者表示,“這項工程責任重大,但看到27萬平方米奧運最大的場館即將竣工,并在緊張的工作中享受到了快樂,我為自己能為奧運工程做點事情感到自豪”。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