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企離“陽光屋頂”有多遠
摘要: 國家光伏應用補貼政策落地后,浙江公元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蘇乘風一直忙碌著,近日,他又替公元太陽能從中國光電技術發展中心拿回了全國首個光伏應用試點示范基地。
“國家出臺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財政補助政策以后,浙江省的扶持政策也在醞釀之中,這預示著國內光電市場將會提前啟動。”國家光伏應用補貼政策落地后,浙江公元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蘇乘風一直忙碌著,近日,他又替公元太陽能從中國光電技術發展中心拿回了全國首個光伏應用試點示范基地。“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加之目前的光伏建筑一體化各項技術日趨成熟,陽光屋頂大規模進入我國尋常百姓家的日子已不再遙遠。”全省共有各類光伏企業60余家,去年銷售額突破100億元。
扎堆光伏
2005年,無錫尚德的上市無疑在國內開啟了一個“太陽能時代”。嗅覺靈敏的浙江傳統制造業企業紛紛將目光投向太陽能這一綠色產業。
“傳統行業利潤越來越薄,資源環境制約也越來越突出,根據節能減排要求,大家都在為投資尋找新空間。”以印染紡織起家的龍柏集團拿出了8億多元躋身光伏產業,生產晶體硅光電池所需原材料——太陽能硅片和電池片。
浙江陽光集團,更是引進一支博士團隊,專門致力于太陽能照明燈具和太陽能LED和OLED光源技術研發。
在嘉興,浙江嘉遠格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研發成功了一套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太陽能電池薄膜沉積裝置和自動化生產線,并計劃建設一個具有200兆瓦生產能力的太陽能電池產業園區。
在杭州,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也高調宣稱進入太陽能產業,首期投資3000萬美元,專業從事太陽能電池、組件和光伏應用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
一條從工業硅生產到光伏系統開發的完整產業鏈已初步形成,但呈現出“兩頭小、中間大”的分布格局,原料和市場在外,大部分企業主要賺取中間的加工利潤。據了解,全省共有各類光伏企業60余家,去年銷售額突破100億元。
深陷危機
曾經風光無限的光伏產業在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似乎突然剎車。《市場導報》記者從浙江省太陽能行業協會獲知,浙江60家光伏企業中,去年正常生產的僅30家左右,其余一半或處于停產半停產狀態,或是正在建設過程中。
一位長期跟蹤光伏企業的證券研究人員表示,對于光伏組建企業,大的廠有50%開工已經不錯,很多小廠至今沒有訂單,大部分沒有開工。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