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步入轉型期 技術的海信借勢領跑
摘要: 在CRT邁向平板化的轉型過程中,海信憑借其持續不斷的技術創新力和及時有效的產業升級運行,并配合產品技術結構調整,在國內平板市場上快速崛起,成為行業領軍企業,并初步建立其引領今年我國彩電平板化趨勢的實力。
在CRT邁向平板化的轉型過程中,海信憑借其持續不斷的技術創新力和及時有效的產業升級運行,并配合產品技術結構調整,在國內平板市場上快速崛起,成為行業領軍企業,并初步建立其引領今年我國彩電平板化趨勢的實力。
眼下,隨著我國彩電平板化從普及期步入快速成長期,在平板化趨勢之下,又出現了網絡化、數字化、超薄化等競爭熱點。同樣,憑借對技術趨勢和產品升級的敏銳感知,海信在新一輪的市場競爭中再度彰顯優勢,憑借LED電視、藍媒電視等拳頭產品,有望再次領跑國內彩電市場的發展方向。
布局平板產業鏈
日前,海信電器發布公告,稱此前公司擬非公開發行不超過1.5億股股份,募集資金凈額不超過15億元的議案,已經獲得今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的高票通過。記者獲悉,此次募集資金主要應用于LED彩電的生產,除建設5條液晶模組生產線外,還將建設5條LED背光生產線,使LED背光模組和液晶電視可實現規模化生產。
據了解,海信是我國最早涉足液晶模組項目的整機彩電企業,此前正是憑借對液晶產業鏈的熟悉,海信最先選擇了投入液晶模組的生產線建設,為其在國內液晶市場的競爭提供了充足的話語權和領先優勢。自主生產液晶模組可為企業帶來10%左右的成本降低,同時還將為液晶整機帶來5%左右的成本下降,最終推動國內企業在液晶電視整體成本上的控制權。
此前,在平板化競爭中,國內企業最大的缺失就是在上游面板等關鍵核心技術和生產線。不過,短期來看,國內企業涉足液晶屏的技術開發和生產線建設,不僅需要耗費大量的資金和人員以及技術難關,還將面臨著短期難以收效的投入回報風險。在這種情況下,海信憑借其對產業鏈的了解,先期選擇了資金投入適中、技術門檻易攻克的液晶模組的生產線建設。
2007年,經過3年多的艱苦自主研發,海信全面掌握了液晶模組的核心技術,并于同年投入第一條年產50萬片15英寸到42英寸電視液晶模組的生產線建設。至今,海信已經擁有年產能150萬片的液晶模組工廠。
通過切入液晶模組生產線的建設,海信開始逐步在液晶產業鏈的上游建立自主話語權。同時,海信“信芯”的研制成功,再度打破了國外在這一技術上的壟斷地位,建立了中國自己的技術標準體系和產品空間。記者獲悉,海信“信芯”的推出并被廣泛應用,不僅打破了我國年產7000萬臺電視沒有“中國芯”的歷史,還引發了同類進口芯片價格的大幅度跳水,平均降幅達40%以上,有力地展示出了中國企業在全球彩電市場上的技術優勢和競爭實力。
行業觀察家指出,與同行相比,海信長期以來形成的穩健技術作風,促使其在CRT向平板電視的快速過渡期中,能及時抓住市場競爭的重點,把握產業發展的關鍵環節,從而結合自身的優勢,在平板化進程中構建了一套完善的產業鏈競爭體系。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