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步入轉型期 技術的海信借勢領跑
摘要: 在CRT邁向平板化的轉型過程中,海信憑借其持續不斷的技術創新力和及時有效的產業升級運行,并配合產品技術結構調整,在國內平板市場上快速崛起,成為行業領軍企業,并初步建立其引領今年我國彩電平板化趨勢的實力。
海信集團副總裁林瀾透露,在受金融危機沖擊較大的歐美市場上,海信通過對產業結構、銷售結構和國際市場區域結構的調整,前4個月電視出口量同比增長80%,海信液晶電視在澳洲市場上同比增長了337%,在非洲市場同比增長了426.66%。就在今年6月,由海信自主研發制造的42英寸LED液晶電視出口俄羅斯,擺到了主流家電賣場的柜臺,這是中國首次出口LED這種高端平板電視。
記者手記:海信LED開啟中國制造升級大幕
誰說中國制造只有仿模抄襲的低檔產品?
在中國平板市場,同樣有以海信LED為代表的高端液晶電視。去年,海信與三星、索尼等全球消費電子巨頭同期向市場上批量推出LED電視。這一產品也將成為今后幾年領跑國內平板市場從傳統液晶向LED液晶的升級方向。
一直以來,無論是在國內,或是海外,國內企業推出的消費電子產品被認為是市場的中低端產品。難得有一款高端產品推出之后,也被指責“貨不真,價不實”。關鍵原因還在于,一些企業的高端化轉型僅有“驅殼”而無“內涵”,中國制造遭遇了“山寨版”創新。
高端成為中國家電制造的一處傷痛,影射的是中國制造邁向中國創新的艱難與無路。而隱藏在高端背后的元素絕非簡單高售價,而是與之相匹配的自主技術和標準體系以及能引領行業發展趨勢的產品應用型功能和技術優勢。
在國內平板市場上,國內彩電企業最大的短腿正是核心技術的缺失和關鍵環節的失語。而解決這些尷尬不僅需要巨額資金投入,更為關鍵的還是在這一產業領域多年來的發展積累和技術沉淀。顯然,對于許多企業而言,從單一的規模化制造邁向多層次的技術性創造,短期內始終是一條難以逾越的鴻溝和門檻。
海信LED電視的推出,絕非一日之功,更非簡單地模仿與創造。作為國內首家推出這一產品,并日漸形成多產品線布局的彩電企業,這需要的不僅僅是對于市場未來發展走勢的準確判斷和基于企業綜合競爭優勢積累下的魄力,更需要的是一種面對未來種種不可預知挑戰的沖擊力。
不做市場的先驅,要做市場的先鋒,這體現出了海信獨到的企業經營哲學和對行業走勢與方向的把握能力。其核心還在于,企業的發展始終有一顆不斷創新的“技術芯”在推動,并在技術創新、市場需求、未來趨勢三者的共同支撐與融合下,建立了一套綜合判斷體系,可以有力地確保其創造性產品的領先優勢和行業地位。
海信LED產品的推出,在進一步夯實其在國內平板市場的領先性同時,還開啟了我國家電企業整體高端化創造的大幕,為后來者更多地參與到新技術、創新型產品的研發、推廣和升級換代提供了寶貴的借鑒經驗。
提供“質量好、技術好、服務好”的產品,被認為是中國家電企業今后參與海外市場競爭的主要方向。如何提供這種產品,如何實現從低端向高端的順利升級,這將是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國內家電企業有待突破的大瓶頸。
中國機電進出口商會相關負責人曾指出,歐美市場的下滑并沒有想象的恐怖,其市場上仍然存在對于一些中高端消費電子產品的需求。不過,一直以來中國企業提供的都是中低端產品。在這一輪金融危機沖擊下,這種產品出口策略無疑給國內家電企業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考驗,今后要想在全球化的市場競爭體系下確保中國制造的領先地位,就必須實施新一輪的技術創新和產品再創造,不斷推出更具前瞻性的產品。
海信正在開啟這一輪戰略升級的新序幕。(編輯:XGY)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