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學家眼中的蔡祖泉教授
摘要: 有兩個學術團體為我提供了每年至少見兩次蔡祖泉的機會。每次見面時就想寫點什么,可又遲遲沒有動筆。
文:鄧偉志
有兩個學術團體為我提供了每年至少見兩次蔡祖泉的機會。每次見面時就想寫點什么,可又遲遲沒有動筆。
蔡祖泉何許人也?在上個世紀中葉,他是赫赫有名的電光源專家,復旦大學副校長。上海亮起來,其中有蔡祖泉一功。蔡祖泉這個專家不同于一般專家,他是工人,是地地道道、道道地地的工人。工人成為專家是很不容易的。這自然取決于他的主觀努力,同時也與國家的培養是分不開的。假如叫蔡祖泉下崗,蔡祖泉還能成專家嗎?怕是不能的。假如不安排蔡祖泉進修、培訓,蔡祖泉還能成專家嗎?怕也是很難的。假如不給蔡祖泉提供實驗室等設備,蔡祖泉還能成專家嗎?毫無疑問,是不能的。可見,給工人創造了一定的條件,工人成為專家不是不可能的。
天底下只有一個蔡祖泉嗎?當然不是!在我的記憶中,工人成為工程師、作家、理論家的很多。工人出身的李倫新是出版過十幾本文藝作品的作家。工人出身的陶友之是上海響當當的經濟學家。
實踐出真知。有豐富實踐的工人具有把實踐上升為科學理論的堅實基礎。實踐第一線是升華出理論的快車道。實踐好比畫龍,升華就是點睛。沒有畫龍,難以點睛;畫了龍以后,便是一點就通,一點就亮,一點就活。
這點就是培訓。誰都不是生而知之,誰都是培訓后而知之。培訓是關鍵。因此,現在有的國家做出規定:企業不得解雇未經企業培訓過的雇員。這是很有道理的。不培訓就解雇,無異于不教而誅。現在,有些老板動不動就以解雇來嚇唬人。用解雇來降低成本。說穿了,是用解雇來進行超經濟剝削。勞動力不是牛馬。牛馬也得馴化。沒有馴化過的牛馬是不好使的。有的國家還規定企業培養費的比例。培養費不達標,要給企業亮黃牌。因此,任何老板都應當在解雇人時問一問自己:你讓他培訓過沒有?如果沒有,那就且慢。讀者諸君也不妨想一想:過去能培養出那么多蔡祖泉式的人物,今天呢?
鄧偉志,男,漢族。安徽蕭縣人,生于1938年11月。
現為上海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全國政協常委。
1960年畢業于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系。曾在上海社會科學院毛澤東思想學習室,研究室,中共中央華東局政治研究室,中國大百科全書上海分社,上海社會科學院信息所國際政治室工作,先后任研究實習員,編輯,編審,研究員。出版《家庭的明天》,《我的家庭觀》,《市場經濟中的若干社會問題》,《偽科學批判記》等20余部書。有的著作獲國家級一等獎,中國圖書獎。發表論文社區建設的若干問題,政治資源的配置問題等數百篇。1980年發表的家庭的淡化問題,1984年發表的中國的學派為什么這么少,1985年發表的淡化當官心理,均在報刊上引起爭論,因此,被媒體稱為鄧氏三論,思想界的男子漢。1983年提出婦女學,為國人中第一位,也曾引起爭議。1986年在《社會科學》發表馬克思主義研究中的多樣化問題后,展開討論達一年余。現為國內多所大學的兼職教授。曾到歐美多所大學講學。在社會學方面過去主攻家庭社會學,知識社會學,近年主攻城市社會學。此外,在自然科學方面,也寫過兩本書,曾兩度任市科協委員。在文學方面,出版過《我就是我》等數本雜文集,先后在二十余家報刊辦雜文專欄。曾獲林放雜文獎,人民日報金臺獎。現為上海市作家協會散文雜文委員會主任。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