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A標桿企業訪學第一季:向聯想學渠道建設與管理
摘要: 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通過積極拓展國內市場,以及踴躍參與國際產業大循環,我國半導體照明產業步入了一個大發展的新時期。然而,隨著產業的快速發展,半導體照明企業面臨的以下挑戰日益突出:營銷渠道建設的不足使產品的市場份額停滯不前;粗放的生產運營管理增加了企業的經營成本;整體人力資源水平不高帶給企業低的勞動生產率;企業戰略規劃以及領導力的欠缺使企業無法自如應對外在的機遇與挑戰。
一、創新,聯想打造“中國式”渠道體系
在聯想電腦20多年的拼搏中,“大聯想”風雨同舟的16年中,一起譜寫了中國IT產業的輝煌與傳奇,一起創新了世界分銷模式。目前,聯想中國區共擁有200多家分銷商;8000多家經銷商、150000個店面;“大聯想”渠道營銷隊伍達到40萬人;100%覆蓋中國大陸1-7級市場(7級市場概念:鄉鎮與發達行政村)。
1. 聯想渠道建設的背景
上世紀90年代初,國家為了推動計算機產業的發展和技術進步,更好的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全面開放降低了計算機整機和零部件的進口關稅。國際PC巨擘蜂擁而來,國際上著名PC大品牌:IBM、康柏、HP、蘋果等數十家全球著名的PC廠商全面占領了大部分中國大陸市場,80%以上的優質渠道資源完全掌握在國際大品牌手里。當時,包括聯想在內的民族PC廠商,無論在產品質量、品牌影響力、營銷能力和資金等方面都無法與這些國際大公司相提并論,一個個紛紛倒下,或改旗易幟。
2. 聯想渠道建設初期的“四大戰役”
第一戰,組織架構變革
臨危受命的楊元慶大刀闊斧地對組織架構進行了變革。300多人的公司精簡為120人,200多人的銷售團隊精簡為18人,這18個人在聯想發展史上被稱為“聯想18棵青松”。同時,原來采購、研發、生產、銷售四大部門合并為一個部門——聯想微機事業部,極大的提高了公司的響應速度和協作效率。盡管當時遇到了空前的阻力,但是在柳傳志的支持下,楊元慶還是完成了非常重要的內部變革,為全面轉型“分銷”提供了組織保障。
第二戰,挖掘匹配的渠道
當時大多數人認為,只要把惠普、康柏、AST的渠道挖幾個就可以了。結果發現憑聯想的品牌和產品,根本不可能爭取到這些大渠道的合作。為此,新成立的聯想微機事業部進行了如下渠道創新:
區域策略——先內陸后沿海,先北方后南方;
渠道選擇——培養門當戶對但有潛力的小渠道,扶持聯想的員工做代理;
贏利移交——手把手扶持渠道贏利,先贏利,后簽約:
利益機制——給渠道高留利,以季度為單位縮短返利周期;
情感就帶——強化民族意識,打造了獨創的大聯想體系,建立極強的情感紐帶。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