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權挑戰LED產業神經,閩臺欲攜手殺出重圍
摘要: 有分析認為,之所以國際巨頭還沒有大范圍對中國LED企業“動刀”,就是因為中國企業產能還沒有大到他們“動刀”的規模。因此,越是像三安光電這樣的龍頭企業,越需要小心謹慎。
LED產業進入投入高潮
提起6年前尤玉仙毅然決然將大筆資金投入到LED產業,現在還有人為她遺憾——“當初要是投到房地產,現在可不得了!”
截至目前,尤玉仙擔任董事長的福建鴻博集團已經在其下屬的鴻博光電投資2.6億元,用于LED光源、應用燈具和顯示屏的開發、生產。
鴻博集團本是印刷起家,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商業票據印刷企業之一。公司選擇LED作為新的戰略投資重點時,處于摸索階段,花費巨大,當時被人戲稱“一樓印鈔票,二樓燒鈔票”。通過幾年的積累,鴻博的多種系列LED照明燈具被宜家、家樂福等國際采購商采購,成為政府推薦的重點節能產品。這更加堅定了尤玉仙進一步擴大LED產業的信心。“我們現在正做一個占地面積13.4萬平方米,計劃總投資5.6億元的福建鴻博光電園規劃,預計2015年建設完成。”尤玉仙說。
在福建采訪期間,記者采訪的LED企業老板中,轉行轉來的,不止尤玉仙一位。可見LED的廣闊市場前景對資本的巨大吸引力。
和諧光電科技(泉州)有限公司是一家LED封裝及應用產品企業,其老板蔡旭日本是做服裝生意出身,做了20多年服裝生意的蔡旭日在2007年決定投資LED,就是看準了LED的大市場。蔡旭日說:“前期我做了大量的調研,最后決定投資LED,節能環保是大趨勢。做了決定后,我參加初中同學會,我們同學中很多都是自家開工廠的,我問了一圈,沒有一個做這么高科技的。”蔡旭日預計,5年之內LED應用市場必將大鋪開。
蔡旭日對市場的判斷,也在相關業內專家那里得到了驗證。據預計,2015年中國LED僅照明產值就將達到5000億元,占據通用照明市場30%以上。
在福建,眾多閩商資本看重LED產業發展機遇。截至2010年年底,福建LED企業已超過250家,主要分布在福州、廈門、泉州等地,區域性產業聚集效應已經顯現。其中,廈門為全國最大的LED產業基地、首批4個半導體照明工程產業化基地,國內最大的LED外延片、芯片生產基地。2010年福建LED產業實現產值130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同期增長45%。
知識產權挑戰產業神經
事實上,不只是中國的LED產業處于大普及前夜,全球的LED產業也正處于普及的上升區間。但一提起出口,記者采訪的大多數LED企業卻憂心忡忡。
中國電子企業協會副會長、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董事長劉捷明告訴記者,LED產業鏈從上至下為襯底、外延片、芯片、封裝,最后到應用,技術含量由高至低。目前在LED照明領域,上游核心技術掌握在日本日亞、美國科銳、德國歐司朗等歐美日發達國家的幾大巨頭手里,下游產品的知名品牌也掌握在飛利浦、歐司朗、松下等國際巨頭手中,知識產權基本都被他們壟斷。
以技術含量較高的LED芯片為例,2010年日本LED芯片銷售額約33億美元,占全球市場的45%。相比之下,我國2010年的外延片及芯片產值總計約40億元人民幣,其中國產化率尚不足50%,不及全球市場份額的4%。以公司為例,德國歐司朗一家就手握約8000件專利,并在LED產業鏈上的每一階段均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專利。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