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委免稅技術裝備,利好LED產業
摘要: 3月12日,財政部等四部門聯合發布通知,從今年4月1日起,國內將對重大技術裝備進口稅收政策有關裝備和產品目錄、進口關鍵零部件和原材料目錄、進口不予免稅的設備和產品目錄等予以調整。在免征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目錄的調整中,新增了28項重大技術裝備,海工裝備、太陽能應用、LED設備等三大新興產業成為了受益最為明顯的板塊。
3月12日,財政部等四部門聯合發布通知,從今年4月1日起,國內將對重大技術裝備進口稅收政策有關裝備和產品目錄、進口關鍵零部件和原材料目錄、進口不予免稅的設備和產品目錄等予以調整。
在免征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目錄的調整中,新增了28項重大技術裝備,海工裝備、太陽能應用、LED設備等三大新興產業成為了受益最為明顯的板塊。
免稅政策彈性調整
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海關總署和國家稅務總局日前聯合發布《關于調整重大技術裝備進口稅收政策有關目錄的通知》,明確今年最新修訂的《國家支持發展的重大技術裝備和產品目錄》和《重大技術裝備和產品進口關鍵零部件、原材料商品清單》將于2012年4月1日起執行,凡符合規定條件的國內企業為生產新目錄中所列重大技術裝備和產品而進口的清單中相關零部件和原材料商品,將免征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
四部門還重新修訂了《進口不予免稅的重大技術裝備和產品目錄》,對今年4月1日以后批準的按照或比照《國務院關于調整進口設備稅收政策的通知》規定享受進口稅收優惠政策的相關項目和企業,進口新目錄中所列自用設備以及按照合同隨上述設備進口的技術及配套件、備件,將一律照章征收進口關稅。
對于目錄的調整,專家表示,這主要是基于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需要。近些年,國內裝備制造業實現了快速發展,除了需求增長的帶動作用外,重大技術裝備稅收政策也在降低核心技術和關鍵設備進口成本方面提供了支持。不過,隨著國內重大裝備技術能力的提高,引進先進設備和裝備國產化間的矛盾日益突出。
本次目錄調整有著兩方面的積極意義。一是對重大技術裝備整機免稅政策逐步調整為對進口關鍵零部件實行免稅,有利于實現重大技術裝備的進口替代;二是將一些亟待發展卻又缺少核心技術和關鍵設備的新興產業納入重大技術裝備稅收政策的目錄,有助于產業結構的調整,實現新能源、高端裝備等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
新興產業受益明顯
進口稅收政策目錄的調整情況顯示,共有28類重大技術裝備成為新增的品種。其中,千萬噸煉油設備、天然氣管道運輸設備、大型船舶裝備等已經在2011年7月《關于調整三代核電機組等重大技術裝備進口稅收政策的通知》中得到了體現。對于真正新增的品種,主要集中在了三個方面:海工裝備、太陽能應用和LED設備。
海洋工程設備有4類裝備將享受進口免稅的待遇,分別為:海上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深海鋪管船(平臺)、大型浮式起重船、海上及潮間帶風機安裝船。面向國內外海洋資源開發的需求,我國未來將加大發展海洋工程裝備的力度,海上風能發電、海水淡化和綜合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海底金屬礦產等都是重點發展的方向。
在3月12日工信部發布的《船舶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推進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發展被列為了優化產業布局的重點,技術創新和發展的重點主要圍繞深水油氣田的裝備需求,實施深水鉆井船、深水超大型浮式生產儲卸裝置、深水半潛式生產平臺、海上風車安裝船、浮式液化天然氣生產儲卸裝置等。
半導體發光二極管(LED)生產設備新增3類裝備,分別為:金屬有機化學氣相沉積設備、等離子體刻蝕機臺、氧化銦錫(ITO)濺射臺。LED是技術引導型產業,特別是技術與資本密集型的芯片制造業,需要高端的工藝設備提供支撐。但與半導體投資熱潮下的“瓶頸”類似,設備研發與產業膨脹仍然存在著速度匹配的問題,尤其是在高端設備領域,大部分設備仍然需要依賴進口。以等離子體刻蝕機臺為例,更大產能、更高性能的刻蝕機成為LED主流企業的需求目標,更長的維護周期和便捷的人機交互操作界面也是面向大生產線設備必備的條件。
太陽能電池生產設備新增5類裝備,分別為:等離子加強型化學氣相沉積設備、低壓化學氣相沉積設備、物理氣相沉積設備、硅片多線切割機、全自動印刷機。目前,我國光熱發電產業發展仍處于初期階段,與美國西班牙等國家相比,關鍵技術沒有自主化,核心設備沒有國產化。
雖然從2010年下半年開始,國內太陽能光伏產業出現了嚴重的發展問題,不過,未來世界發展可再生能源是大勢所趨,太陽能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方向。通過出臺稅收政策、引導金融支持,有助于促使太陽能產業加速發展,進而帶動光伏產業的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來源:中國證券報)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