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燈光:一場關于LED的“華麗分身”
摘要: 本月18日,廣州光亞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代表應邀前往廣州市珠江燈光科技有限公司參觀交流,并了解到珠江燈光LED照明產品將亮相廣州國際照明展。
在采訪中,阿拉丁照明新聞網記者對“珠江燈光”為何會選擇在這個時間轉向致力于LED領域的發展這一問題頗感興趣。趙福榮對此回憶說,事實上,珠江燈光涉足LED照明領域,可以追溯到2008年的時候,涉入了景觀照明的部分。“但景觀照明在2008年的時候在公司占的定位還是屬于副業的部分,主業還是在舞臺燈光,因為管理等各方面原因在這一塊沒有發展太多,當時慢慢就被擱置了,把精力都回到舞臺燈光上。”有過前期一段時間涉足LED照明的教訓,也讓“珠江燈光”擁有了一段涉足LED照明的寶貴經驗。“直到了2011年尾、2012年初,現在我們又看到整個市場慢慢成熟,于是決定了再度進軍!”
從11月到如今的5月份,“LED事業部”成立超過半年的時間,目前為止的發展狀況又是如何?趙福榮的回答顯出了一種自信和謙遜,“LED事業部的發展從去年開始至今,算是把這‘一扇門’打開了。我們正在招兵買馬、戰略布局、排兵布陣,一切都在按部就班的進行當中。因為我們每一項工作必須是圍繞市場,以市場為導向,這個非常關鍵。在半年的運作過程當中,我們發現前期的定位在市場調研結果與真實的市場情況還是有點偏頗,我們也在不斷地調整,實際上,經過在這半年的發展時間我們已經很清楚我們的LED照明要走到什么樣的方向而去??梢哉f,市場怎樣定位我們已經比較清晰了,在逐漸前進當中,也是我們不斷完善的過程。”
“非量產不意義” 達標產品要從實驗室“走出來”
據透露,目前“珠江燈光”的LED照明事業部的產品涉及的領域分為兩部分:景觀照明和室內照明。趙福榮說,在即將到來的廣州國際照明展覽會上,“珠江燈光”將以112平方米的展位面積,亮相在大眾面前。“其實今年參展,對‘珠江燈光’來講確實有點倉促,畢竟時間太短,要求全拿新產品展示不太現實,開發新產品需要至少3-4個月的時間,光是開模都需要45到60天的周期。”但是 針對LED照明市場,“珠江燈光”公司近期還推出一些新品。
趙福榮分別以一個室內照明、一個景觀照明產品作舉例說明。他介紹道,在室內商業照明領域,一直以來T8管都是較常見的應用產品,“T8管在市場上一般1.2米的18瓦,普通的一個產品整個燈管的流明數是1500-1600,但是換到我們目前做到的單瓦的出光效率大概在85流明左右,就是目前比較常規的、通用的。我們現在是做到105-110流明,能做到這么高,全賴我們的技術團隊經過了大約兩個月時間的艱辛探索。我們現在有一個大客戶,他們就要求我們必須做到一個很嚴的標準。”趙福榮表示:“事實上如果是限定一個指數,如單瓦的出光效率或成品的出光效率指數,很多企業都可以做到,但談到限定瓦數,壓力就非常大,不是一般的企業可以突破。我相信也有很多擁有自己研發團隊的企業都可以做到,但做出來的成本是不是企業想要的,這是一個關鍵。成本太高,客戶無法接受,所以說實驗室出來的產品是沒有意義的,我們都希望做出來的產品除了達到標準,還一定在后面實現量產。”
趙福榮說,這一產品將會在最近舉行的廣州國際照明展上看得到,“大家將見到的產品從外觀上看跟同類型產品沒有太大差別,但是產品內里肯定是不一樣的,以我們的方案,這個產品的出光效率就比較高。當然可能大家也會聽說到有企業的產品做到130-140流明,但我個人認為這個可能性非常小。”
在趙福榮眼中,照明產品不論是應用于室內還是戶外,穩定性、可靠性是非常重要。“在‘珠江燈光’戶外景觀照明產品方面,不算新穎,但同時是也有很多企業只是想到而沒能做到的。”一般而言,外部的環境都相對比較惡劣,照明產品在戶外使用是一個挑戰,燈具最大的隱患就是在防水方面的好壞,“這個是非常關鍵,大晴天里戶外燈具一般都不會出什么狀況,但是一旦下雨,尤其江浙一帶的梅雨天氣,連續下一個月,燈具就承受不了。”
趙福榮講述了之前去一趟河南某旅游景點觀光的經歷,那時候那邊的景觀燈光剛做好,遠看燈光效果斷斷續續沒有規律,他開始以為是調控的過程。出于職業的敏感,在一天晚上的7點半左右,趙福榮特意爬上了半山去一看究竟,發現事實上是防水沒有做好,局部燈具出現了問題。“暗了的燈原來都是滅掉了,因為山上全是小樹覆蓋,降水一般不容易揮發掉,水汽在里面很濃,結果水都滲進去,把燈具里面全破壞掉了。我們一旦遇到這樣的問題就會特別緊張。所以,我們的戶外產品除了在光的均勻度問題上下功夫,例如在二次配光上自己開模,也會在防水問題上也做了很多的工作,例如會增加使用國外生產的呼吸器產品,為燈具最大程度提供保護和質量保障。”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