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LED照明企業生存之道:提高附加值、全球化
摘要: 隨著單價驟跌,LED燈泡進入消耗戰階段,前途并不光明。為了生存,LED照明企業尋求開辟新市場。舞臺轉移到了更換商店和辦公室的熒光燈、提高附加值化、以及全球化三個方面。
強化「明亮感」
不過,LED燈管市場在未來很可能像LED燈泡一樣觸頂。因此,目光長遠的東芝照明技術準備向高附加值化求生路。
東芝照明技術常務佐藤光治難掩心中的危機感,「隨著LED化的進行,更換燈管等維護業務必將縮小。要想彌補這一損失,只有擴大高價格的附加值商品的銷售」。
在此之前,該公司照明器具銷售與燈管銷售的銷售額之比為7比3。以長壽命為賣點的LED將導致業務規模猛縮3成。
為了填補即將消失的燈管更換需求,東芝照明技術打算在LED化的同時,以一般住宅等場所的天花板上安裝的吸頂燈為對象,通過提高附加值,使吸頂燈的價格從過去的1萬日元左右提升到5萬日元以上。其中之一便是LED吸頂燈「E-CORE」的多彩款式。
這款具備傳統照明無法實現的「調光、調色」功能的照明器具已于2011年10月上市。只需操作遙控器,即可根據就餐、睡眠、欣賞家庭影院等生活場景選用最佳亮度。佐藤常務透露說,商品的價格雖然高達約5萬日元,「但銷售行情好于預期」。
東芝照明技術采取的措施并非只有通過附加值提高單價。該公司還在強化向商店和辦公室,以及住宅提供解決方案(解決課題)的能力,并致力于多種照明器具的配套銷售。如果能夠向客戶銷售由多種器具組成的照明系統,還可以為自己贏得定期維護等售后業務。
該公司已經準備了強化方案吸引力的「工具」。設計出了自主指標「Weluna」,用來定量顯示過去只能由人通過感覺判斷的「空間明亮感」。通過視覺直覺地向客戶展示節能與舒適并重的照明,促進照明系統的銷售。松下也同樣擁有自主明亮感指標「Feu」。以這項指標為依據,由大約300人組成的建議團隊正在提供照明系統顧問服務。
初試全球化
松下以LED化為契機,把照明業務成長戰略的重點放在了全球化上。在日本國內,海外勢力和新興勢力的崛起令份額之爭激化,而且,LED照明長壽命的特點也壓縮了更換燈管的需求,這些因素都推動了該公司進軍海外的步伐。
松下環境方案副社長松蔭邦彰強調說:“LED化是使依賴內需的照明業務邁向全球的絕好機會。我們將嘗試開拓市場”。該公司將在2015財年(截至16年3月)使照明業務的銷售額從現在的約3000億日元增加到4000億日元,其中的一半,即2000億日元將來自LED照明。爭取使LED照明的海外銷售額比例達到2成。
但進軍海外并非易事。飛利浦的照明業務已經遍布全球60個國家和地區,該業務的銷售額約為8000億日元。德國的歐司朗約為5000億日元。松下的照明業務在銷售額上與海外巨頭相去甚遠。而且在海外,實力雄厚的各個國家的照明器具企業也為數眾多。
面對嚴峻的現狀,松下準備根據地區特性對戰略進行微調。在本地企業已經占據市場的美國,該公司打算避免直接出口照明器具,而是向實力雄厚的當地企業銷售散熱構件和電源等器件,通過器件業務盈利。
在LED照明器具需求高漲的中國,該公司將重點進駐照明專賣店云集的“燈飾城”等大型商場,提高照明器具的銷售能力。到2016年3月底,使中國經營松下照明器具的經銷商增加到5000家,也就是現在的2倍。
除此之外,該公司還將加快結合地區特性開發商品的腳步。其中之一便是燈泡透明的“透明型LED燈泡”。該商品推出的目的是取代透明型白熾燈泡,2012年7月已經在歐洲市場上市。
松蔭副社長意氣風發地表示,“歐洲喜歡直接看到光芒,酒店等很多設施使用的都是透明型燈泡。通過推出設計、光線與透明型燈泡如出一轍的世界首款LED燈泡,我們將擴大在歐洲的業務”。
單價下跌導致泛濫加速、數字家電化拉低門檻,LED照明的業務環境與日本企業頹勢濃厚的平板電視十分相似。如果LED化使得產品壽命大增,更換燈管和更新換代等穩定的需求也將無從指望。
以節電名義擴大的銷售額帶來的后果是嚴重的。市場絕對不是單靠政府掀起的節能熱潮就能生存下去的安樂窩。打著節能的旗號,推動LED照明提前導入的日本國策使得高耐久性的商品普及過快,最終會毀掉整個照明行業。
盡管如此,企業如果不融入世界潮流就沒有發展的前途。柔和的白熾燈籠罩的穩定市場已經隨著LED照明的出現遠去。如果不想重蹈平板電視的覆轍,日本企業就必須使出渾身解數,設法挫敗飛利浦和歐司朗的勢頭。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