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
摘要: 《關于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提出,為推動半導體照明產業化,整合現有資源,提高產業集中度,培育10—15家掌握核心技術、擁有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的龍頭企業,建設一批產業鏈完善的產業集聚區,關鍵生產設備、重要原材料實現本地化配套。加快核心材料、裝備和關鍵技術的研發,著力解決散熱、模塊化、標準化等重大技術問題。
四、推廣節能環保產品,擴大市場消費需求
(一)擴大節能產品市場消費。繼續實施并研究調整節能產品惠民政策,實施能效“領跑者”計劃,推動超高效節能產品市場消費。強化能效標識和節能產品認證制度實施力度,引導消費者購買高效節能產品。繼續采取補貼方式,推廣高效節能照明、高效電機等產品。研究完善峰谷電價、季節性電價政策,通過合理價差引導群眾改變生活模式,推動節能產品的應用。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擴大公共服務領域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范圍,每年新增或更新的公交車中新能源汽車的比例達到60%以上,開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和新能源出租車、物流車補貼試點。到2015年,終端用能產品能效水平提高15%以上,高效節能產品市場占有率提高到50%以上。
(二)拉動環保產品及再生產品消費。研究擴大環保產品消費的政策措施,完善環保產品和環境標志產品認證制度,推廣油煙凈化器、汽車尾氣凈化器、室內空氣凈化器、家庭廚余垃圾處理器、濃縮洗衣粉等產品,滿足消費者需求。放開液化石油氣(LPG)市場管控,擴大農村居民使用量。開展再制造“以舊換再”工作,對交回舊件并購買“以舊換再”再制造推廣試點產品的消費者,給予一定比例補貼,近期重點推廣再制造發動機、電動機等。落實相關支持政策,推動粉煤灰、煤矸石、建筑垃圾、秸稈等資源綜合利用產品應用。
(三)推進政府采購節能環保產品。完善政府強制采購和優先采購制度,提高采購節能環保產品的能效水平和環保標準,擴大政府采購節能環保產品范圍,不斷提高節能環保產品采購比例,發揮示范帶動作用。政府普通公務用車要優先采購1.8升(含)以下燃油經濟性達到要求的小排量汽車和新能源汽車,擇優選用純電動汽車,研究對硒鼓、墨盒、再生紙等再生產品以及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產品的政府采購支持措施。鼓勵政府機關、事業單位采取購買服務的方式,提高能源、水等資源利用效率,降低使用成本。抓緊研究制定政府機關及公共機構購買新能源汽車的實施方案。
五、加強技術創新,提高節能環保產業市場競爭力
(一)支持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建設。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支持企業牽頭承擔節能環保國家科技計劃項目。國家重點建設的節能環保技術研究中心和實驗室優先在骨干企業布局。發展一批由骨干企業主導、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等平臺。支持區域節能環保科技服務平臺建設。
(二)加快掌握重大關鍵核心技術。充分發揮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科技計劃專項資金等的作用,加大節能環保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力度,加快突破能源高效和分質梯級利用、污染物防治和安全處置、資源回收和循環利用、二氧化碳熱泵、低品位余熱利用、供熱鍋爐模塊化等關鍵技術和裝備。瞄準未來技術發展制高點,提前部署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術裝備。
(三)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轉化。選擇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基礎好的地區,建設一批產業集聚、優勢突出、產學研用有機結合、引領示范作用顯著的節能環保產業示范基地,支持成套裝備及配套設備、關鍵共性技術和先進制造技術的生產制造和推廣應用。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推進知識產權投融資機制建設,鼓勵設立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出臺扶持政策,支持中小型節能環保企業開展技術創新和產業化發展。篩選一批技術先進、經濟適用的節能環保裝備設備,擴大推廣應用。
(四)推動國際合作和人才隊伍建設。鼓勵企業、科研機構開展國際科技交流與合作,支持企業節能環保創新人才隊伍建設。依托“千人計劃”和海外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基地建設,加快吸引海外高層次人才來華創新創業。依托重大人才工程,大力培養節能環保科技創新、工程技術等高端人才。
六、強化約束激勵,營造有利的市場和政策環境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