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下半年競爭的“10個設問”
摘要: 目前,LED行業一直存在的焦點問題,值得LED企業家們去深思。近日,LED行業專家發布了下半年LED競爭的“10個設問”,明確了LED行業未來的前進方向。
目前,LED行業一直存在的焦點問題,值得LED企業家們去深思。近日,LED行業專家發布了下半年LED競爭的“10個設問”,明確了LED行業未來的前進方向。
1、競爭的主戰場在哪里?
LED產業發展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不可能出現某個時間點爆發的現象。目前,中國LED照明市場出現兩個轉變:一是室外照明轉向室內照明,二是傳統照明轉向LED照明。對于中國市場,目前LED照明產品還無法在普通家庭應用,主要還是在商業領域應用。
另外,我們的目光還要投向細分領域,如汽車照明、農業溫室照明、醫療照明。
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發展LED的熱度不減。熱有利有弊,有這么多人關注LED照明產業不是壞事而是好事。但是作為LED行業的從業人員,頭腦應該冷靜,考慮問題應該理性,減少盲目性,增加科學性、合理性。LED產業發展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不可能出現某個時間點爆發的現象。
隨著LED技術的進步,其市場規模在不斷擴大,應用領域在不斷拓寬,目前已經拓展到汽車、農業、醫療等細分行業領域。目前,中國LED照明市場發展特點出現兩個轉變:一是室外照明轉向室內照明,二是傳統照明轉向LED照明。
對于LED照明發展,目前LED照明市場增長速度并沒有達到人們的期望值,也就是說人們對LED產業期望值過高,全球市場和中國市場都是如此。全球照明市場規模目前大約只有1200億美元左右,中國2010年市場規模才達到3000億元,遠低于人們的預期。2011年,國內外兩個市場以及產業鏈上、中、下游都沒有達到預期增幅。
對于中國市場,目前LED照明產品還無法在普通家庭應用,主要還是在商業領域應用,如工業、酒店賓館、商場等領域。對于商場而言,也主要是用在公共部分,因為商場對照明要求很高,涉及色溫、顯色性等一系列因素。
2、什么品類將成競爭主戰場?
在LED照明應用領域,LED室外照明,如LED路燈,推廣起來難度比較大,因為其功率較大而且室外工作環境比較惡劣,目前其實不太適合大規模推廣。室內產品功率小,環境并不像室外那么惡劣,溫度變化也不大,因此LED照明初期應用應該將重點放在室內照明。
目前LED室內照明的產品有很多種,最主要的是球泡型燈、反射型燈、筒燈、日光燈管型燈、平板燈等。日本市場主要以球泡型燈為主,歐美市場則以反射型燈為主。另外,LED發光時方向感很強,因此筒燈也是目前應用的焦點之一。以上這三種類型的LED燈都值得鼓勵,均適合目前國內市場和應用環境。
對于日光燈管型的LED燈,目前并不太鼓勵發展,因為安全性還存在問題。若要用平板燈,整個燈具都要更換,成本會比較高,不過平板燈可能是未來的應用方向之一。
3、產業鏈競爭所體現的效果是?
目前,LED競爭日益殘酷,對此,我認為LED時代企業應拋棄以往傳統照明時代孤家寡人、自娛自樂的競爭心態,而應該用全產業鏈競爭的模式來思考企業的選擇和定位,這樣企業才能降低經營的風險,不致于在大浪淘沙中被無情地淘汰掉。而這其中有兩個需要注意的要點。
一是全產業鏈即從上游芯片到中游的封裝和下游的應用,還有驅動、散熱、光學等供應鏈,共同地圍繞著市場份額進行成本競爭。其中原因在于單一企業很難左右系統中的成本變化。
二是全產業鏈在信息共享下進行協同反應。LED產業已經發展成和IT、電子行業性質相同的行業了。隨著價格的大幅下降和性能的不斷提高,LED行業不是死一個經銷商或者一個企業那么簡單,而是有可能一個“陣營”都被“洗掉”。以手機業為例,數字機的興起,使得做模擬機的企業全線潰敗;而MP3等功能手機的興起,又讓做數字機的企業退居市場邊緣,如OPPO、金立等手機品牌的興起讓波導、夏新等手機品牌消失于市場。
因此,如果企業不能在LED產業鏈條上進行有效協同的話,那么前途將非??皯n。LED產業未來的發展,必然是全產業鏈共同參與成本競爭以謀求份額最大化,全產業鏈共同進行信息分享用于決策以求反應最快,全產業鏈共同來做推廣,以求價值最大化。因此,企業就需要以一種開放的、合作的、輕松的心態來面對競爭,以前“小黑屋式”你做你的,我做我的各自為政方式已不適應未來的LED競爭。
4、低價是王道嗎?底線?
OFweek分析師認為,半導體行業是一個新興的行業,在市場發展中,要做到持續穩定發展,而不是擾亂市場,造成市場不可調控的無序競爭??傊祪r不等同于低價。根據市場需求,適當的降低價格,反而更能促進LED市場的穩定發展。
根據全球市場研究機構最新LED燈泡零售價調查顯示,今年(2013年)6月各地區LED燈泡價格基本呈穩定下跌趨勢。全球取代40W的LED燈泡零售均價小幅下滑2.7%,來到15.6美元,其中中國地區價格下降最為明顯。全球取代60W的LED燈泡全球均價微幅下跌1.6%,達到23.4美元。
LED專業機構認為,各區域市場需求逐步升溫與消費者認知度提升促使國際一線品牌紛紛在價格以及產品的布局上加快腳步,縮小與各地區本土品牌間的價差。而這些龍頭品牌的低價策略又反之將對LED照明的市場滲透率產生強有力的推動作用,也使得各地本土品牌競爭壓力加劇。因此,良性循環正在逐漸形成,LED照明市場上的價格競爭已經逐步脫離犧牲產品質量來降低成本的惡性階段,進入真正性價比的提升。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