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LED照明企業抓住救命稻草了嗎?
摘要: 歷經數年的波折發展,LED行業在種種質疑和詬病之中逐漸顯現種波瀾不驚的從容。新興LED照明企業能否抓住這四重機會?
歷經數年的波折發展,LED行業在種種質疑和詬病之中逐漸顯現種波瀾不驚的從容。
2012年,“核心技術匱乏”、“質量良莠不齊”、“產能過剩”、“標準缺失”、“投標中標”和“政府采購”等成為業界議論焦點,而2013年 “LED照明元年”、“倒閉潮”、“整合并購”、“還政于市場”、“建渠道打品牌”和“O2O”等關鍵詞唱響整個神舟大地。
按圖索驥不難發現,LED照明行業這幾年來的巨變,更是商家、企業的契機。
第一大機會:“政府還政于市場”——政府采購、行業標準、地方標桿把LED照明產品,尤其是LED路燈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壽命硬性帶過了基本關。早前在沒有任何征兆的前提下《深圳市LED產業發展規劃(2009-2015)》被突然宣布廢止,而行業企業卻大多數認為是“政府還政于市場”的好事。
LED路燈的元年真地到來。 很多機構預計2013年LED戶外功能性照明市場規模將達到116億元,同比增長41%。2013年廣東省LED路燈的安裝量將超過110萬盞,中央六部委主導的半導體照明產品財政補貼推廣項目訂單其中LED路燈、LED隧道燈計劃安裝數量為88萬盞。2013年中國大陸LED路燈出貨量將達到231萬盞,同比增長72%。繼中國廣深高速全程LED照明改造工程開創了戶外照明新紀元后——全球最長的全程采用LED智能照明的高速公路;美國洛杉磯市于 2013年10月宣布15萬盞的路燈改造完成了。泰國國家電力公司PEA 50萬盞路燈招標還在進行中。
第二大機會:在國際LED巨頭的強力推動下,出口市場戶內LED產品在標準化模組、顯色性、整燈光效、安全和節能認證方面標準逐漸明晰。
具備自主研發的中大規模的LED照明企業接單越顯容易——規模、資金實力、品質保證能力、產品認證齊全似乎已經成為接單的四大條件。企業能清楚了解歐美地區的最新LED光源和燈具認證標準在燈具設計上具備特色,技術更新越快、認證越齊全,展會接單越容易。
燈具出口美國必須滿足UL/cUL認證要求,但只有獲得Energy Star認證的產品大的消費渠道才可能大量采購,因為這涉及到當地政府補貼。在歐洲TUV CE、ERP節能認證,馬來西亞的SIRIM認證,在泰國的TISI認證,在澳洲的SAA認證,韓國的ETL認證以及日本PSE認證都是我們定位不同市場必須考慮的入門條件。
10月份,美國零售巨臂Walmart驚人地推出GREAT Value品牌LED球泡產品,不調光取代60瓦A19的LED燈泡,終端售價在8.88美元/個,調光的僅9.88美元;取代65W的室內PAR 售價則只有14.88美元,調光的僅15.88美元。相比傳統白織燈售價在美國可能不到1美元,這個定價都選擇環保LED產品的消費者是有巨大吸引了。
因此,具備自動化、批量制造能力的LED光源廠家在LED燈泡、LED燈管出口市場上是可以找到出路的。這兩年內能在設計上和制程工藝上得到突破采用自動化設備生產的企業有可能成為細分領域的大贏家。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