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州路燈現狀調查:LED綠色照明成新方向
摘要: 與白日如詩如畫的風景相比,夜晚的贛州別有一番動人的情致。路燈是構成這種情致的一個基本要素,她不僅僅是照明工具,更是城市文化的特殊載體,是一座城市發展歷程的親歷者和見證者。
與白日如詩如畫的風景相比,夜晚的贛州別有一番動人的情致。路燈是構成這種情致的一個基本要素,她不僅僅是照明工具,更是城市文化的特殊載體,是一座城市發展歷程的親歷者和見證者。多年來,贛州的路燈經歷了怎樣的蛻變?如今的發展現狀如何?面臨怎樣的困境?近日,記者進行了調查。
設計:與城市整體風貌相融合
華燈初上的贛州,古樸而不失現代繁華。夜幕降臨,通透式燈籠型250瓦高壓鈉燈將“青磚小瓦馬頭墻,回廊掛落花格窗”的文清路點綴得更加典雅。
“將路燈更換成古樸的造型,更能從細節處體現文清路商業街的宋代風情,與整體風貌保持了一致。”對文清路的變化有著深刻體會的市民鐘海說。
在贛州,路燈與城市景觀的相輔相成不止于此:大街小巷整齊劃一的新型路燈,三江六岸迷人的各式景觀燈,黃金廣場瑰麗的空中玫瑰,宋城公園仿古的宮廷挑燈……路燈讓贛州的夜晚更加婀娜。
為了實現從“路燈照明”到“夜景照明”的轉變,我市在設計道路照明系統時,除了滿足夜晚照明的功能,創造舒適的照明環境外,還考慮到了白天的效果,讓路燈擔當起美化城市的功能。近年來,市中心城區所有新建的道路和主干道,均按“一路一燈型,一路一景觀”標準創建。
贛州的路燈類型也從過去單一的白熾燈、汞燈發展到現在的庭院燈、高壓鈉燈、LED燈等多種光源燈型并存,配以多彩的彩虹燈、泛光燈等。白天,形態各異的路燈在川流不息的道路旁展現獨特的風姿,為贛州增添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夜晚,路燈的光輝將城區裝飾得五彩繽紛,錯落有致的建筑物在各式燈具照射下顯得更加美觀,體現了贛州蓄勢發展的勃勃生機和無限魅力。
節能:綠色照明成發展新方向
在贛州建春門浮橋碼頭,記者看到,兩盞“風光”互補節能路燈已投入使用。這種風力和太陽能發電相結合的新式路燈,在全市功能性照明方面是首次應用,不僅節能環保,還能有效防盜防損。
記者從贛州市市政工程管理處路燈管理所了解到,路燈部門曾在建春門浮橋碼頭安裝了數盞1000瓦高壓鈉燈,因安裝路燈所鋪設的電纜線路常遭人為盜損,導致路燈常“失明”。為確保夜晚市民出行時安全通過浮橋,路燈部門決定在此安裝風光互補節能路燈。
目前,高達10米的兩盞150瓦LED型風光互補節能路燈矗立在浮橋岸邊,已基本能滿足建春門浮橋的光照要求。
“這些路燈同時擁有太陽能電池板和風力發電機,既可以用太陽能發電,也可以用風能發電,多余的電能儲藏在電池里,不需要架設電力線路供電,可以節省大量線材和電能,避免人為盜損現象的發生,且能確保夜間較長時間亮燈,足以克服南方長時間陰雨天光照不足的問題。”市政工程管理處路燈管理所所長謝科淇介紹。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