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調查:LED“高大上”光環背后的隱憂
摘要: 3.15將至,LED打假正當時。LED照明雖然頭頂高科技光環,但卻屢屢傳出LED產品質量問題不過關,而備受消費者詬病,以至于我們沒有享受到節能環保的實惠,卻飽嘗了劣質產品所帶來的苦楚。質次價低的產品已經嚴重影響了LED在市場中的聲譽,成為LED燈具推廣普及的攔路虎。
應對策略:新國標將實施 ELI認證符合產業發展特性
面對LED行業暴露出的“質量門”、標準缺失、檢測認證混亂等問題,我們一方面要要求企業要提高產品品質,杜絕劣質產品進入市場。同時,我們國家應盡快制定符合LED產業發展質量標準,將成熟的產品認證模式及檢測機構進行普及推廣。
1、新國標即將實施 LED燈具質量有把關
1月初,新制訂的《嵌入式LED燈具性能要求》等國家標準發布,預計將于今年10月份實施。據悉,該標準是我國出臺的第一個LED燈具性能的國家標準。
《嵌入式LED燈具性能要求》明確要求各燈具生產廠家嚴格按照符合人類生產生活的質量標準和技術規定從事燈具的研發和生產,這對于當前的燈飾照明行業起到了積極的規范和引導作用,同時對LED燈具產業的制造、評價和應用將起到重要的導向和指導意義。
該標準的問世對于當前的燈飾照明行業起到了積極的規范和引導作用。不過,在眾多呈現亂象的標準現象之下,新標準對于市場的規范作用的大小仍需拭目以待。
2、ELI認證模式適用產業發展特性
為了盡快改善半導體照明市場混亂、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的現狀,共同打造政府采購與消費者市場選擇的信心標簽,以此支撐國家相關政策的落實,進一步促進半導體照明產業健康快速發展。由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及產業聯盟(CSA)與方圓標志認證集團產品有限公司聯合推出ELI(EfficientLightingInitiative)全球高效照明產品認證,該認證是以中國為主導運作的國際性照明產品能效質量認證項目,旨在突破區域的限制,達到推廣優質高效照明產品,降低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目的。
據了解,ELI認證模式分為產品檢驗(ELI認可的實驗室測試報告或進行產品抽樣檢測)、現場檢查(對企業設計能力、產品質量保證能力、一致性進行檢查)、獲證后監督等三個部分。目前,LED筒燈、反射型自鎮流LED燈、LED路燈/隧道燈、自鎮流非定向LED燈、裝飾照明用LED燈等已經通過了LED高效照明產品認證,后續將陸續開發LED模組、接口、控制裝置、電源等認證項目。
ELI技術規范是根據公開透明原則,廣泛征求意見后形成的;ELI提供自愿性認證技術規范/標準,定位20%產品能滿足規范/標準的要求;標準的制修訂邀請采購商、生產商等參與;ELI并非提供最低標準。
與國內其他認證相比,ELI認證的特點是產品質量認證,除了采用國家和行業已有標準外,ELI認證還將積極采用聯盟聯系產業界制定的聯盟標準,此外,還通過及時更新來反映技術發展與市場應用需求,適用性更好。因此,從實用和適用兩個層面,ELI認證都十分適合LED照明自身的發展特性。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