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企業游溺洗牌邊緣 品牌建設或成“救命稻草”
摘要: “賣產品不如賣品牌”。品牌雖為產品的附加值,但其所折射出來的意義卻遠遠大于產品本身。也正因如此,不少企業開始轉身品牌營銷,中國燈具行業亦如此。
但由于沒有真正的品牌,中國大量的照明燈飾企業在供給競爭中只能得到一點微薄的利潤,只能算是小草經濟。沒有足夠的資金進行產品研發、技術改良、營銷升級,這又反過來迫使這些照明燈飾企業只能繼續停留在價值鏈最低端的加工環節,難以建立強有力的價值競爭力。
有品牌的經濟是大樹經濟,是有高度的經濟。只有建立起有高度的品牌,企業才能真正獲得消費者的認同,并在市場中就享有主動權,從而能駕馭市場而不是被市場所駕馭。
品牌作為新一輪競爭,帶給行業是福是禍?我們還有待研究。但有品牌才能立足,擁有較高位置的品牌才能駕馭市場是既定的事實,沒人能否定,更沒人能顛覆。
再說,隨著市場知名度的進一步擴大和經營檔次的不斷提升,目前照明燈飾企業的經營結構和產品結構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前十年保持30%高速增長的時代已經過去,各大照明燈飾企業迎來了從成長過程中最長時間的“陣痛”。有專家預計,在今后的幾年里,照明燈飾優質優價、優勝劣汰的行業洗牌將加速,市場上存活的照明燈飾企業數量將銳減。
而品牌建設作為當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增強核心競爭力的有效措施之一,對燈飾企業發展意義重大,為燈飾企業走上品牌之路、并致力于高階位的品牌建設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是當今古鎮燈飾企業實現轉型升級、搶占市場先機的動力“引擎”,更是游溺在洗牌邊緣燈飾企業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