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寧:照明藝術會成為一種生產力
摘要: 1997年進入照明行業,2002年開始參加廣州國際照明展覽會,現為IALD(國際照明設計師協會) 職業會員、IESNA(北美照明學會)會員、中藝建筑設計研究院副院長兼燈光照明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建筑文化研究會照明藝術專業委員會主任、北京建筑裝飾協會照明專業委員會會長。
1997年進入照明行業,2002年開始參加廣州國際照明展覽會,現為IALD(國際照明設計師協會) 職業會員、IESNA(北美照明學會)會員、中藝建筑設計研究院副院長兼燈光照明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建筑文化研究會照明藝術專業委員會主任、北京建筑裝飾協會照明專業委員會會長。
《阿拉丁·設計》:您認為目前國內照明設計處于什么樣的狀態和水平?
王東寧:國內各區域的照明設計發展水平千差萬別,我也沒做過相關的調研,所以給不出整體的評價。但從我個人的推想,我認為這個行業還是緊跟著國家大的走勢,即處于快速的發展通道。
《阿拉丁·設計》:和5年前相比,照明設計在哪些方面有著明顯的變化?(請從設計理念、技術、燈具、控制等方面來談)
王東寧:首先,設計理念從開始的照亮設計到有意識的美化設計,并且隨著社會文明的整體提高,作為文明呈現的光的設計,一定會繼續提升。
在技術層面,LED給了全世界照明的各種可能性,隨著LED的技術路線的發展,發揮LED專長的設計也涌現出來。
在燈具及控制方面,智能化、低功耗的燈具大量出現。最初,LED以點光源的形態生產出來,大量應用于建筑立面,從開始的勾輪廓到后來的所謂媒體立面。這個趨勢有可能在未來的實踐中得到修正。這個做法很像20世紀早期,人工照明應用于建筑立面照明,現在看起來幼稚,但這可能是產業發展不可或缺的積累階段。
現在的控制技術越來越精密,照明設計需要和智能控制系統的工程師共同完成方案。
《阿拉丁·設計》:跟五年前,十年、二十年前相比,現在人們對照明設計的接受度或認知都有哪些變化,請舉例說明。
王東寧:人們開始接受有照明設計這個專業,比如說大型房地產開發企業會開展照明設計的單項招標,最極致的事情是萬達集團還有自己的照明研究院,萬達的項目屢獲IALD大獎。這些事件都說明,走在社會前端的團體已經意識到照明藝術也是一種生產力。普通大眾對照明設計的認知,還停留在比較低的水平,大家還是喜歡看花花綠綠的燈會。社會基層的審美的提高需要幾代人的努力,主要體現在個人審美素養的提高。
《阿拉丁·設計》:照明設計師的整體水平,跟五年前相比,是否有很大的變化?體現在哪些方面?
王東寧:對整體無法評判。照明設計公司越來越多是不爭的事實,我自己公司的員工出去辦照明設計公司的就不少,應該說明這個行業還是有發展的動力。在公平競爭的環境下,一般來說,設計公司多了,整個行業的設計水平就應該會有所提高,而最直接的表現就是每一個代際照明設計明星式人才的涌現,如果只有70后的明星,沒有80后,沒有90后的明星,那這個行業就是一個守舊的行業。
《阿拉丁·設計》:相比五年前的自己,您認為自己有什么樣的變化?您的團隊又有什么樣的變化?
王東寧:體力下降。從事必躬親到指導團隊,分工、到重要節點把控,這個工作流程越來越流暢。團隊進步得太快,催促自己要更快的提高。
《阿拉丁·設計》:請用五個關鍵詞來總結照明設計五年來的發展和變化。
王東寧:高速,熱鬧,裂變,沉寂,彷徨。
《阿拉丁·設計》:您進入照明行業是什么時候?今年是您第幾次參加廣州國際照明展覽會,這些年,展會給您的感覺是什么?都有哪些變化?
王東寧:我是1997年開始進入照明行業的,大概是2002年開始參加廣州國際照明展覽會。這些年,展會的規模越來越大,人越來越多,看展覽很辛苦。不過參觀展會對企業、設計師的幫助很大,通過展覽可以了解國內照明門類的發展,并能發現一些有特色的產品。我希望展會能提供更多的分類服務。
《阿拉丁·設計》:從1995年到2015年,這20年間,中國的照明技術(包括照明設計技術、燈具、光源、控制)發生了哪些變化?主要分為哪幾個主要的階段?
王東寧: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1995—2003年,這個時期,以國內銷售以進口品牌的氣體放電燈為主,到國產品牌包括勝亞等品牌的崛起;第二階段是2004—2008年,從進口品牌的LED燈具到樂雷、大峽谷、磊明等國產品牌的崛起;第三個階段是2008年至今,國內建筑室內照明LED廠家如極成等的崛起。國產品牌的崛起為中國照明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原動力。
《阿拉丁·設計》:目前照明行業呈現什么趨勢?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分別陳述。
王東寧:中國照明行業的品牌化沒有建立起來,造成了行業內同質化和低端化的競爭,另一方面,行業的規范還有待建立和完善。行業好的一面是在市場的競爭中,有些龍頭企業已經著力通計設計創新樹立競爭優勢;不好的一面是全行業的仿冒行業泛濫,而且還遲遲不見改善。
《阿拉丁·設計》:您認為整個照明行業20年來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最大變化是什么?
王東寧:這20年適逢中國的偉大崛起,這20年適逢LED作為21世紀的光源從實驗室走到了市場,中國市場的巨大容量給了我們照明人發展的空間。城市復興及快速的城市化極大地促進了承載文明的照明事業的發展。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