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P很火 然并卵?
摘要: 如果你最近有跟三星、隆達、東芝、晶元、首爾等芯片企業對話,或者你參加了光亞展,你會發現,去年高調不起來的CSP封裝,今年已經登上各大展臺及輿論風口,巨頭們都在興致勃勃高談闊論此技術,并且儼然一副整裝待發的姿態。
革了封裝廠的命?
在各大廠商及媒體宣傳CSP封裝時,多數繞不開這樣一段話——傳統LED照明生產分為芯片、封裝、燈具三個環節,使用CSP封裝后,可省去封裝環節,芯片廠可直接和燈具廠進行無縫對接,大幅簡化產出工藝和降低成本——這字里行間似乎都在表達封裝環節從此將被剔除,封裝廠將無活路。但事實并非如此。
先來普及一個概念,所謂的“芯片級封裝”,或者“無封裝”、“免封裝”其實正解是采用倒裝芯片直接封焊到封裝底部的焊盤,無金線、無支架、簡化生產流程、降低生產成本,這可使得封裝尺寸更小,即同樣的封裝尺寸下可以提供更大的功率。
用晶元光電協理林依達的話說——“芯片級封裝并不是沒有封裝,至少看來還是沒有辦法做到免封裝,所以不可能革掉傳統封裝的命,而且從LED產業發展至今,并沒有一項封裝技術完完全全替代另一項封裝技術。”
那么,究竟在什么情況下,芯片廠可不顧封裝廠的感受,直接與燈具廠進行無縫對接?
業內皆知,LED封裝就是將外引線連接到LED芯片的電極上,同時保護好LED芯片,并且起到提高光取出效率的作用。回顧LED封裝歷史,主要可分為直插式封裝(LAMP)、貼片式封裝(SMD)、數碼管封裝(Display)、功率型封裝(POWER)、集成式封裝(COB)。
重點來了,目前最主流的封裝形式為SMD、POWER和COB,而CSP封裝欲革掉的正是這些主流封裝的命,即可以替代目前主流的LED2835、3528、5050等。所以,需要注意的是,它影響的并非整個封裝行業,而是目前封裝行業中的主流形式。它屬于芯片環節的技術更新,而不屬于封裝世界。
封裝龍頭企業鴻利光電總經理雷利寧近日坦誠:“我們必須直視和面對CSP的來臨,我們也在做技術突破和努力。CSP封裝技術還面臨著諸多技術難點,包括封裝工藝的難易度、選取工藝等,如何實現一個標準化的推廣,是否存在更具有突破性的工藝等這一系列的問題,還等待我們去解決。而這也正將給SMD、COB等產品帶來更多的變化。比如COB目前占有率可能只達15%—20%,但是CSP的到來會給COB帶來不同的轉變。”
所以,封裝廠仍舊有它存在的價值,并且在CSP產品的良率和成本問題還未得到解決之前,在照明領域,SMD封裝等這一性價比極高的技術仍將會是主流。當然,這并不代表封裝廠可以高枕有憂,而更應該趁勢做到繼續未雨綢繆。
開照明新時代?
針對本文開篇中,某業內人士提出的CSP技術“一沒有拓展行業生存空間,二也沒有降低行業競爭壓力,即使實現了2500lm/$,然而也并沒有什么卵用。”這一說法,在此也表達了一下GSC君的觀點:1、掌握新技術,趕超很多公司,目的肯定不是為了降低他人的競爭壓力,而是降低自己的競爭壓力。2、CSP技術未來存在無限可能性,將會出現很多未知新應用,拓展空間將是必然。
目前,相比總的照明市場和封裝市場,CSP封裝產品的比重還很小,更多應用于背光源領域。并且,大部分的商業照明還是偏向以中小功率為主,而CSP目前還是主要集中在大功率,截止目前,只有東芝等極少公司推出中小功率的CSP,且技術難度大,良品率未知。所以,也不排除技術突破下,未來能更多應用于中小功率。所以,未來CSP在照明領域產生的可能性尚屬未知。科銳中國區總經理邵嘉平則在公開場合表示,目前CSP無封裝芯片已應用到背光屏幕、通用性照明等領域,相信隨著CSP不斷創新完善,未來將在閃光燈、汽車燈、顯示屏等領域擁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創造出更大的價值。
德豪潤達芯片事業部副總裁莫慶偉也認為:“當初2835或者5630就是當時韓國電視機背光把它簡化到了極致,大批量的生產,最終這個技術滲透和占領照明市場,CSP很有可能走同樣的路。因為目前CSP在電視背光上已得到大規模的應用,可靠性提高,成本降低,照明市場很有可能繼續重演此戲。”
所以,可以想見,CSP勢必會在一定程度上給LED部分環節帶來一定的沖擊,但是力度如何,還不得而知。
綜上所述,CSP封裝技術的確稱得上是新技術和好技術,是芯片尺寸封裝的一個突破性進展,不容小覷,但它再好,還是原來的“芯片”,所以也無須神化它。
如今巨頭們都在開始發力,那么按照新技術發展的正常邏輯,最快半年,良率和成本問題將會得到解決,最慢也只需要一年。未來,不排除封裝和芯片之間的邊界,以及封裝與組裝工藝之間的邊界會日漸模糊,而整個LED行業的格局將愈加清晰,風云再起,請各位看官自行捕捉信號,判斷自身發展步伐,伺機而動。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