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歐司朗佛照分離的背后
摘要: 自從歐司朗4月宣布將拆分其燈具渠道業務以來,業界紛紛猜想誰將是潛在的中國買主。然而出其不意的是,歐司朗首先砸下的炸彈竟是將其持有的佛山照明股份作價26.21億元轉換給廣東省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此番舉動究竟是出于何種緣由?
系歐司朗出售其燈具渠道業務的前奏
原為佛山照明第一大股東的歐司朗隸屬于西門子集團,是世界三大照明公司之一,在國際光源市場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由于受到亞洲照明企業的價格沖擊,歐司朗今后將逐漸剝離其利潤較低的通用照明業務,并專注于LED零組件和特殊照明業務。
今年4月,歐司朗宣布其分拆渠道業務的計劃,并計劃在12個月內完成。歐司朗的渠道業務分拆主要涉及燈具產品的劃分、品牌授權方案、全球工廠的重組方案等,以聚焦于汽車和特種照明。
在拆分其自身燈具渠道業務之前先剔除其在佛山照明中的股份,也是情理之中。雖然歐司朗暫時尚未啟動其渠道業務的正式出售程序,但業界透露已有多家企業競相并購。飛樂音響7月22日發布公告稱,其擬與關聯方組成聯合收購財團,收購德國歐司朗計劃分拆的渠道業務。除此之外,德豪潤達、佛山照明也被外界視為潛在買家。
或許歐司朗的下一步,就是其自身燈具渠道業務的拋售了。
中國投資市場變化的縮影
對此次佛照重回國資懷抱,照明行業資深人士Stephen表示,這次國資回購股權,一方面是中國政府不差錢,另一方面經濟下行,需要加大投資力度。從國資變為合資再到國資,看起來是一個企業的變化,實際上也是這些年中國投資市場變化的縮影,最早希望通過引進外資,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等促進民族企業的發展,但現在看來部分外企跟國企之間的差距已經越來越小,有些外企也中國化嚴重,所以方式改變也算是情理之中。
業內媒體也有分析指出,此次國企回購佛山照明股份是踩在了國家新一輪的國企改革中。佛山照明是1958年成立的全民所有制國營企業,1992年10月改組為佛山市第一家股份制試點企業。1993年國家批準廣東第一批A、B股上市公司。公司主要生產和經營各種電光源產品及配套燈具,作為照明行業第一股,其作為改革試點對于行業而言具有方向標的意義,而2004年國資委的“退出”,正是踩在國有股減持(“國退民進”)節點上,今天佛照重新回到國資懷抱是國企重組的再起,是中國企業崛起的必然性。
分析指出,廣東省歷來是改革的先行者,在所有制形式、股權激勵、并購重組的方面的改革已經開展多年。近年來,廣東省各地的國企改革在地方國資委支持下,圍繞著“大國資”的戰略,正緊鑼密鼓的展開。其中,廣東國企改革主要分成四大板塊部署,而廣晟分屬于基礎資源性板塊與引領性板塊,不難看出此次廣晟入駐佛山照明,僅僅只是冰山一角。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