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照明設計大師面出薰:將黑暗融入照明
摘要: 日本照明設計大師面出薰的靈感來自黑暗,倡導“讓光明與黑暗相互映襯”。他在全球的照明作品超過700件,新加坡一道道經典的夜景更與他分不開,包括本月底開幕的新加坡國家美術館,以及2005年為新加坡構想至2030年的市中心照明藍圖。面出薰個展“夜景2050”目前在新加坡國家設計中心展出。
日本照明設計大師面出薰的靈感來自黑暗,倡導“讓光明與黑暗相互映襯”。他在全球的照明作品超過700件,新加坡一道道經典的夜景更與他分不開,包括本月底開幕的新加坡國家美術館,以及2005年為新加坡構想至2030年的市中心照明藍圖。面出薰個展“夜景2050”目前在新加坡國家設計中心展出。
日本照明設計大師:面出薰
日本照明設計大師面出薰(Kaoru Mende)的靈感來自黑暗。他說:“有了黑暗,才能顯出光明。有了黑影,我們才看得見光。”
面出薰從事照明設計近40年,1990年創辦“照明策劃合伙人事務所”(Lighting Planners Associates Inc.,簡稱LPA),全球照明作品超過700件,鮮少設計師產量能與他相比。
他從東京大學考獲工業與環境設計碩士的時候,照明設計仍處于黑暗,經他不斷摸索,方照出一條明確的道路。他說:“當時,提起照明設計,人們只會想到意大利名師的燈具,懸掛天花板的吊燈,可我不想做這樣的設計。我認為光應該融入環境和景物,看不見源頭和燈具,不露痕跡地照亮人的夜晚。”
當時,人們對照明的鑒賞與認知仍粗糙淺薄,公眾普遍喜歡明亮、無一絲陰影的均勻白光,但這跟歷史創傷有關,怪不了他們。65歲的面出薰憶起戰后的成長歲月,說:“Circline這類的熒光燈在50、60年代崛起,成為戰后摩登、富裕生活的象征。二戰禁燈時期,人們為躲避敵軍戰機,在黑暗中度過漫漫長夜。戰爭結束后,白而亮的光讓人們感到安全、安穩,驅走黑暗勾起的沉痛回憶。我祖父和父親那一輩的人就不喜歡夜晚有一絲的黑影。”
深受《陰翳禮贊》影響
面出薰深受日本文學巨匠谷崎潤一郎的《陰翳禮贊》影響,思考如何在設計中把黑暗還給光明。文中說道:“近代的都市大概不知道什么叫做真正的夜晚!黑暗國度不斷地被人驅離,人們已將夜晚的黑暗盡皆拋諸腦后……我們何必考慮看不到的東西。將看不到的東西視同不存在即可……若有人硬要窺探那丑態,正如同以一百燭光的電燈照向茶室的壁龕……自行驅走了原本存在的美。美并不存在于物體,而在物體與物體間的陰翳與明暗之間。”道出了面出薰照明設計的哲學。
他的照明不是一種燈光劃破黑夜,而是倡導“讓光明與黑暗相互映襯,相輔相成,制造出光與影合理的反差和平衡。”
他強調照明設計師必須研究自然界的照明——如火光、燭光、螢火蟲之光,從中獲取靈感:“人造照明是近百年的發明,人類對人造光的操縱是近50年才開始純熟。生火是我們老祖宗迎接夜晚的儀式,人類原始的潛意識里仍把火光和燭光當作松弛身心,日落而息的心理暗示。燈火通明的辦公室刺激生產效力,鼓勵人們勞作,但我們不能七日做足24小時,一到晚上就該松弛心情。黑暗對現代人身心健康是很重要的。”
作品多在日本和亞洲各地
面出薰主要作品在日本和其他亞洲國家與地區。在日本,除了有華麗轉身的東京站、京都車站大樓、京都府迎賓館、東京國際博覽中心、伊東豐雄設計的仙臺媒體中心等地標性的照明杰作之外,新加坡一道道經典的夜景更與他關系密切。
LPA 2000年在新加坡設立首家海外分部,贏得不計其數的本地客戶,點亮了多座著名的城市地標——包括最高法院、國家博物館、維多利亞劇院及音樂廳、濱海灣花園、國家設計中心、亞歷山大拱橋、工藝教育學院總部、ION Orchard商場、麗敦豪邸(d Leedon),以及本月底即將開張的新加坡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Singapore)等。他們近年也在香港設立第三家分部,主攻中國市場,目前手上共有80多件工程在進行中。
為新加坡市中心建議照明
他們最大的工程,有新加坡整個市中心那么大。2005年,LPA受市區重建局之邀,提呈新加坡至2030年25年的市中心照明藍圖,這個藍圖獲得采納,交予新加坡旅游局執行。藍圖涵蓋中央商業區、濱海灣、烏節路、新加坡河畔和武吉士等地,采取有別于西方只提供街道及公路交通安全的思維,以新加坡熱帶氣候為考量,創造出一個既亮眼又使人感到舒適的都會夜景。
面出薰說:“我們考慮到新加坡炎熱與潮濕的氣候,建議多用橙黃燈光,讓人們身心在夜晚沉淀下來,唯有在交通繁忙的路上才采取白燈光,讓駕車人士打起十二分精神開車。另外,我們也建議高樓照明采用白與淺藍燈光,創造出清涼的視覺感。”
面出薰也根據市中心各區特色與功能,建議采用不同亮度與色溫的燈光參差對照,像用不同色調與筆觸繪出各區的面容。他說:“烏節路宛如巴黎的香榭麗舍大道,必須使用高規格的燈光,避免使用強光燈來帶出雅致的氣氛。商場店鋪外觀得精心照明,‘照’出高貴的氣氛。
“我們也建議使用金屬鹵化物燈,而非街道的橙黃燈,來映照和突顯街道樹木的綠葉,在夜晚也突出新加坡的綠意。中央商業區則重點照亮商業摩天樓,締造出一種利落的氣勢與高效率的摩登感。
“武吉士被規劃為藝術區,我覺得可以參照東京的涉谷區或紐約的時代廣場,可在照明融入更多黑影,甚至允許廣告看板在夜里放光,追求一種不刻意規劃的混雜照明,因為這百花齊放的混亂感最接近藝術。”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