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大策略最大效果發揮農業照明的作用
摘要: 智能照明引入植物生長補光使得可以根據不同植物的生長周期,進行遠程化、封閉式、全過程地智能監控與操作,實現農業工業化,自動化,智能化。
2、改良型傳統光源降低系統成本
LED植物補光光源通常根據不同植物的需要,采用不同數量比例的藍光LED與紅光LED組合而成。光譜如圖2中的虛線所示,調光方式有采用紅藍光等比例降低或升高,也有采用分組控制藍光與紅光模塊。熒光燈是由253.7 nm紫外線激發熒光粉發光,故而其初始比例確定光譜分布,調光只能是等比例調光,但可以根據圖1中植物光合作用曲線來合理匹配熒光粉配比和用量,使得熒光燈光譜與植物生長所需光譜相接近,如圖2中的實線所示。
對比圖2與圖1可以發現,經過光譜匹配的熒光燈在光譜分布上更接近植物光合作用光譜響應曲線,理論上效率會更高。理論上,LED可以很好地匹配植物所需光譜,但LED的單色性好和光譜窄在這里成為其弱點,僅430 nm藍光和630 nm紅光無法滿足實際光譜調制需求,但增加部分其他波段LED又提高了系統成本,而熒光燈光譜就可以一定程度上展寬,提高利用效率。
就系統效率而言,最簡單直接的方式就是比較光輻射功率,圖2中實測40.4 W的熒光燈光輻射功率為11.1 W,轉化效率為27.5%,實測13.4 W的LED光輻射功率為1.7 W,轉化效率為12.7%。從光輻射功率來看,如下表所示經過光譜調制的熒光燈轉化效率更高。
曾經提出的使用光合成有效輻射通量(PARflux)可更為準確地表述植物生長燈光質,如式(1)所示。
其中Bp(λ)為植物生長光譜響應曲線,KBp為與Km相對應,是1個與光度學歸一化相關的參數,其數值大小與Bp(λ)的峰值有關。
同時,為體現光照周期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在實際評價照明環境時應該引入時間參量t,即使用光合成有效輻射劑量(PARenergy)來表征,量綱相當于能量單位焦耳(J)如式(2)所示。
為同時體現光譜分布,光照時間以及光照強度這3個變量的作用,將式(2)改寫成式(3),采用光合成有效輻射劑量密度來更真實地表達植物不同生長階段所需的光照總量。在植物生長補光照明系統或是純人工光種植的照明系統中可以作為植物生長精細化操作的參考依據,從而提高系統效率。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