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戰”
大浪淘沙,幾十年來國內外的LED企業生生滅滅。在這場后來者居上的戰役中,晶能光電何以華麗逆襲?
王敏坦陳,成功源于“堅持、開放、創新”,更源于擁有一支為理想默默堅守的研發團隊。
“如若能夠率先實現硅襯底LED芯片量產,那對中國LED行業甚至全球LED產業的意義不言而喻。”——現任首席技術官趙漢民在半導體行業深耕已久,擁有國際發明專利十余項,曾憑借其技術成就一家美國高科技公司。2008年,他已到不惑之年,毅然辭掉全球LED五大廠商之一Lumileds高級科學家職務,加盟晶能光電。追逐夢想也意味著有所犧牲:平均兩個月,趙漢民飛回美國探望一下妻子和一對兒女;在美國工作時,趙漢民是典型的朝九晚五上班族,周末時常帶著家人郊游、逛街,如今即便回去每天也是郵件不斷,深夜還要和國內的團隊開會。為此,一直很擔心他身體的妻子有次趁他不在家,偷偷將他的電腦藏了起來,騙他說扔掉了,看著他焦急地出去尋找,不忍心又把電腦拿了出來。此后再回美國,如果一個人出門,他總要背一個大大的裝著電腦的背包。旁人問起,他就無奈地聳聳肩,開玩笑說:“不背著就要被老婆砸了。”8年來,忍受著與家人分離的寂寞,他帶領整個研發團隊摸著石頭過河,開發了一個又一個領先的產品。
“研究氮化物半導體10多年,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利用所學,讓祖國在氮化物半導體的某個領域立足。”——現任硅襯底研發副總裁孫錢,中組部第一批“青年千人計劃”入選者。在投資人和董事們的“三顧茅廬”下,2011年他離開供職的美國普瑞公司,正式加入晶能光電。按照他的話說,他“裸歸了”,但現實的復雜性遠超他的想象。大功率硅襯底LED技術的關鍵攻克期,他與研發團隊沒日沒夜地泡在車間,甚至為集中精力一度將妻子送回娘家。可一個問題解決了,一系列新的問題又出現。“要說從不氣餒,那是假話。”2012年,背負著硅襯底LED性能提升重擔的孫錢前往井岡山學習,走在革命先輩挑糧而過的羊腸小道上,他忽然感慨良多,“硅襯底LED技術研究就如同一場革命,不能輕言放棄”。重拾信心,他帶領研發團隊不僅成功將氮化鎵發光薄膜裂紋問題解決掉,還開發了新一代硅襯底大功率LED技術,快速提升了硅襯底LED的技術水平
“能做點事,在這里很值。”——現任外延副總裁陳振,師從諾貝爾獎得主中村修二,曾任美國一家LED公司研發科學家和研發經理,在固態發光領域擁有11項專利。談及“師傅”陳振,研發人員涂奎掏出手機,翻出與陳振的微信記錄:凌晨1點,他遇見問題給陳振發消息立刻收到回復,凌晨2點陳振還在線,凌晨3點、4點……“任何時候陳振都是待命狀態。”涂奎說。為啥這么拼命?“每次聽到競爭對手又將LED芯片亮度提升幾個百分點,心里就很著急。”陳振自嘲。于是,他晚上12點準時到生產線上編程序,帶領外延團隊將公司veeco機臺從45片的設計改到54片,節省費用的同時提升20%產能。在晶能光電,陳振好似一根時刻上緊的發條。為此,一向睡眠很好的他來晶能光電后常常失眠,而整日聚少離多,曾經答應再給他生個孩子的妻子目前放棄了這一打算。
趙漢民、孫錢、陳振,在晶能光電像這樣被“挖”過來的優秀人才還有很多:“我們是做一件讓中國人自豪的大事。”——梁伏波,現任晶能光電芯片副總裁;“在這個團隊里做事是十分開心的。”——涂洪平,現任負責運營支持和行政的副總裁……這樣的名單還可以開出很長。
是什么吸引他們拋家別子來到晶能光電?“首先是成就事業的理想,其次是公司開放和包容的文化,還有公司成立之初就設計好的共享公司成長價值的制度。”王敏回答。
LED業界的專利大戰此起彼伏,擺脫國外巨頭的專利控制,打造LED“中國芯”,他們日復一日地努力著,也正開創屬于晶能光電的傳奇。
堅守
“你相信CEO的工資比工程師還低嗎?”
在采訪中記者得知:王敏年薪在晶能光電排名20名以后!
好幾次,投資人主動提出給他漲工資,但都被王敏婉拒。“感覺自己做得還不夠好,沒有達到心理預期。”他淡淡一笑。
最艱苦時,高管團隊曾連續9個月未領工資,但他們在研發投入上從未吝嗇過。“晶能每年投入8000萬元左右研發經費。只有持續地投入,才能使技術不斷進步,在這方面我們是‘飽和供給’。”王敏非常自信地說。
以封波為代表的年輕一代硅研發團隊,是與晶能光電同步成長的一代。
2007年,封波研究生畢業后,背著行囊來到了南昌。此時的硅襯底技術路線前途還不算明朗,可謂一切從零開始。“遇到太多的問題,沒有前車之鑒,只能靠自己摸索,太痛苦了。有好幾次,我都以為自己無法再堅持下去,認為研發硅技術已經沒有了可能。”封波回憶。
他說,“自始至終我們都憋著一口氣,立志要爭口氣,要把硅技術做好”。和所有晶能人一樣,做硅襯底LED技術已成為封波的一種情結。
“這么多年,遇到的困難不計其數,有沒有想過放棄?”記者單刀直入。“雖然一直不輕松,但從未有過放棄的念頭,一切偉大的背后都是苦難。”王敏回答。記者了解到,從2007年起,不斷有跨國巨頭向晶能光電提出控股意向,但董事會和團隊態度堅決:“被國外公司收購,或許團隊會更輕松,但對晶能光電,甚至是整個國家都是一種遺憾。我們不想任由外國公司牽著鼻子走,我們要堅持!”
或許正是看中這點,金沙江創投董事、總經理潘曉峰曾對王敏說:“只要是你創立的公司,我都會投資!”
今天的晶能光電因硅襯底LED芯片一舉成名。不過,王敏的發色也從2012年開始漸變成如今流行的“奶奶灰”。“我現在已步入了老人家行列。”他自我調侃,發白了,心潮依舊澎湃著,“獲獎是硅襯底LED技術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但絕不是終點,而是一個新的更高遠的起點,未來我們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讓中國“芯”光耀世界,晶能光電正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