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名天下的荷蘭皇家飛利浦電子公司(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成立超過120年,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公司之一。在過去,與美國的通用電氣(GE)、德國的西門子(Siemens)、日本的東芝(Toshiba)并稱全球四大電子集團。
四大集團,共同的特色都是從電燈泡這個改變人類歷史的科技產品開始發跡,進而拓展了真空管技術,開發出了醫療用的X光管、收音機與電視的真空管,最后投入半導體產業,成為全方位的電子王國;不同的是,飛利浦的競爭者們,得天獨厚地擁有母國龐大的內需市場,而飛利浦的母國荷蘭,至今仍然只是個擁有區區1600萬人(比臺灣還少)的低地小國。
創業之初,飛利浦在美國與德國的專利訴訟夾殺之下求生,從一個位于安荷芬(Eindhoven)小小的紅磚工房開始,在短短20年間成長為歐洲第三大的照明公司;接著,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抓住了千載能逢的機會,借著各國抵制德國產品而壟斷了歐洲;更一舉打下無線電收音機市場,發展自有專利技術,將競爭對手拋諸腦后。
小國如荷蘭,如何能誕生出一個電子帝國?
時間拉回到1895年1月,新年剛過,深鎖眉頭的安東?飛利浦(Anton Philips)背著行囊,從繁華的阿姆斯特丹來到了南方鄉下的小村莊安荷芬。他年方二十,剛從阿姆斯特丹的證券交易學校畢業,打算一展長才,卻收到父親與大哥的家書,要他來家里的工廠幫忙。
盡管安東心中有千百個不愿,但是想到父親的燈泡工廠才剛度過一場財務危機、現在人手短缺,那些嘮叨抱怨的話到了嘴邊,也只能硬生生地吞了下去。最多半年,安東心想:幫父親跟大哥渡過這個難關之后,我就要回阿姆斯特丹去。他走到了那間小小的燈泡工廠前,深吸了一口氣,推開了門。40年后,他將這座小工廠推向了世界的頂點。
飛利浦父子三人
1891年,身兼煙草貿易商與銀行家的菲德列克?飛利浦(Frederik Philips),與長子赫拉德(Gerard Philips),一同在安荷芬創立了飛利浦燈泡工廠(Philips Light bulb factory NV)。燈泡這個新玩意兒,才剛被美國的發明大王愛迪生發明出來12年,造價昂貴,并不普及。但是熱衷電子工程的赫拉德認為燈泡終將改變全人類的生活,與父親一起投入了這門新事業。
盡管赫拉德有工程學位,但是對于燈泡這個新產品也是相當陌生。創業不到兩年,就因為良率太低、成本太高而虧損連連;更因為燈泡在市場上還不普及,消費者缺乏購買意愿,造成荷比盧一代許多看準照明產業而投入的工廠紛紛閑置、倒閉。歐洲人只愿意買德國廠商西門子與AEG生產的燈泡:盡管昂貴,但是質量精良。
飛利浦父子倆人很快就要把資本給燒完了,但是他們覺得這是一條正確的路、只是時機未到,于是他們決定再賭一把:父親菲德列克把家產都投入到燈泡事業上,并且把小兒子安東,從阿姆斯特丹找回來,擔任公司的業務員。
飛利浦父子三人。Photo Credit: 飛利浦公司官網
年輕的安東小哥哥赫拉德16歲,精力旺盛,善于辭令。在阿姆斯特丹學習證券交易的訓練,讓他成為一個干練的談判者。赫拉德沈穩務實,專注于提升燈泡的良率與壽命;安東處事圓滑討人喜歡,分擔了哥哥不擅長的業務工作。而他的加入,扭轉了飛利浦燈泡工廠瀕臨倒閉的命運。
飛利浦博物館重現當年飛利浦燈泡工廠內部(來源:荷蘭旅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