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代工廠的利潤率在什么范圍?
陳灝:現在好多公司保本也在做。
孫鐘藝:我覺得一家訂單飽和的制造型企業,利潤在8個點左右是比較妥當的,保本做的都是相對大的單子。中小型私企在這方面會過得很困難。純利沒辦法算得太清楚的。
熊川高:一般企業,如果僅僅是為了賺錢,那就不要做OEM,如果想學管理思想,OEM是不錯的選擇,跟大企業一定會學到先進的管理思想。最好的就是,既能賺點小錢,又能學到管理水平。
孟慶云:不管是別人設計的還是自己設計的,目前LED包括照明產品都是給別人代工。
飛利浦的0.8美元“中國制造”LED燈泡超低目標,是否可以實現?
冉佳:飛利浦是阻容,我分析過的,他的阻容可以過UL。
陳灝:能做。
孟慶云:5塊左右可以實現的,而且還有剩余賺頭。
楊艷輝:這是今年超大客戶的目標價。
趙田:5元可以做,驅動租容的,結構導熱PBT的,生產用自動化。
孫鐘藝:穩妥妥可以做得到的,現在廈門這邊A60的套件已經做到0.8元一套。
中國代工廠的生存空間來自哪里?
轉型,應如何突破?
陳灝:生存空間太小,現在就是價格戰。
孟慶云:孫鐘藝:目前很多老外光源首選廈門,然后江浙,最后中山。
我搞產品肯定找代工,不代工做工廠沒得活頭,關鍵是自己的產品要找對市場。
市場對了,利潤空間有了,就行了,如果在一個市場里面大家拼個你死我活沒意義,可是大家目前大家都在一個盆里找食吃。
冉佳:必須找到自己公司的發展方向,代工只是一個階段,我們很快就會斷掉代工,做自己品牌。
熊川高:如果沒有技術的進步,成本空間是有限的。一個企業一定有他自己的一項或多項優勢,否則無法生存,代工廠也是這樣,如果你的優勢不夠,就聯盟,找空間。
楊艷輝:工廠應該專業化,不能搞太多產品。
總結:1.轉型,自己做品牌;2.找對市場 精準定位;3.工廠自動化 專業化;4. 整合資源,策略聯盟。
執行層面上如何去管控成本?
孟慶云:成本的控制在于供應鏈的培養與設計,對于精確的市場定位不需要太多的成本控制,有的時候引導一個市場要惜一切代價地去做概念,當然在批量產品上要集約化控制。采購100個的價格,和采購10000個的價格不同,同時放款周期肯定也不。所以企業要專一市場方向,要精準!市場精準,產品精準,采購量當然會大。而且代工成本產量大了,也可以節省。如果單個成本控制,還要保證品質,這個很難!飛利浦0.8美元的肯定是批量化生產。
冉佳:分析行業動態,供應鏈要足夠完善,深挖供應商。
熊川高:成本控制有設計,供應,制造三個方面。其實,設計對成本影響很大,設計的裕度掌控是關鍵,器件的選擇是會嚴重影響成本變化的。可以用倒推的思想,市場要五十元的,我就按三十元來設計。
從“中國制造”轉向“中國智造”
中國照明廠商肩負的使命
黃榮香:“智造”并不一定就是智能照明,“智造”,可說是技術含量更高制造水平更高的生產。
孫鐘藝:我認為照明企業要做的只是做好產品本身,至于智能化,就留給專業的智能公司去做吧。
照明企業就只要做好照明產品,那么做智能化的企業會主動找上門來的,術業有專攻,做好自己本身即可。
熊川高:適用是最好的方案,市場要細分!
孟慶云:只能說適合針對性市場的方案是最好的方案,LED把他看成一個簡單的發光體就行了,連光源都不要把它看成,你就有思路了!中國智造,目前在我眼里就是另類的中國代工!
往期回顧:
“阿拉丁微談”將定期組織業內人進行群討論
欲報名參與交流的
請密切留意阿拉丁照明網公眾號的推送
阿拉丁微學院
負責人:鄧淑欣
微信號:beetang8
郵箱:dsx@alightin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