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給大家著重的介紹一下,一個什么問題。在沿岸景觀燈藝的設置處,一定要選擇一些比較高的防水產品。
這個是我們實景的效果,它的密度,基本保持兩米一個,形成點和線的結合效果。
在園區主路安裝庭院燈做功能照明,其實這個燈比較普通,但我為什么要講,因為更多的時候我們在選擇顏色的定位上,頂部的裝飾紅色。在整個園區周邊,綠色為主題,都能看到燈具的紅色裝飾。白天這種一抹紅,能對整個景區形成一個提神的作用,這個也是我力推的一個顏色,我一定要紅色。
濱河沿岸,藍白點光源。在燈具的頂部,是有一個藍色的裝置點,和水中的藍形成一個關系。
我還要講一個中軸線,南、北廣場燈光的一個特點,因為它南岸的是一個古建筑的群組合,北岸是大鼎主體雕塑為主。
北廣場的效果方案
這個是北廣場的雕塑,在上面的圖片,可以知道。這個雕塑是整個北廣場的一個核心。在右上角的一個效果圖,這個是我們第一期的方案,是想這樣去做。因為第一期方案,我就想用白色泛光燈去打亮,當時候沒有想更多的理念,因為當時這個大鼎還沒有建成。當那個大鼎建成之后,我發現了一個問題,第一它很厚重,第二它體量感很強,我們何不把它特色表現出來呢。當時燈光的設計我完全改變了,我把原來白光選擇直接換成暖光。原來立面的照明,我直接減弱,直接把地埋照明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