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合古鎮“宜商、宜居、宜游”戰略,打造古鎮新名片
古鎮素有燈都的美譽,古鎮提出“宜商、宜居、宜游”戰略,打造中國燈都(古鎮)國際燈光文化節。隨著第二屆燈光文化節的成功舉辦,賣場、酒店等配套服務的提升,來古鎮經商、旅游的人從此有了“住一晚”的理由。
古鎮注重文化積淀,尋求燈飾產業升級,全面提升“中國燈飾之都”形象,這對利和來說是一場“東風”,利和平地崛起的全新超大建筑群體和眾多的商業生活空間,恰是這“住一晚”的理由和載體,可以說,利和城市綜合體的發展與目標,與古鎮發展腳步完全契合。
“古鎮賣場發展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古鎮廠家對于賣場還是原來的批發定位,但是賣場對于自身的定位已經與過去大為不同。如今的古鎮燈飾賣場承擔一部分打造燈飾文化的責任,并倒推廠家去思考自己的產品,讓市場的壓力做良性的選擇,尋求多原創,推動產品升級,乃至升級整個產業。”
同時,觸發古鎮大賣場時代崛起的另一個契機是,經銷商在古鎮開店逐漸成為趨勢。“10萬元以上的單,在終端市場很難成交;上星級酒店的單,經銷商根本接不到,所以他們必須來源頭古鎮。”經銷商比工廠更會賣燈,他們的到來提升古鎮的服務檔次、水平,倒推廠家做更專業的生產的事。
過去賣場的職責往往停留在收租、衛生服務等常規服務,以及定位B端的經銷商活動和設計師活動等。利和將在運營上向C端做延伸,消費者才是最終帶來成交的主體,“我們在運營上思考的幾個問題是:門店、賣場對于消費者的印象;對于經銷商、設計師得到什么服務;對外的貿易平臺的建立。”
如何將C端資源與經銷商需求實現無縫對接?
“利和作為商家的業主,自己本身不去經營燈飾反而是利和的優勢,在C端定向宣傳上,有很多隱性的特別的渠道,這是別人所沒有的渠道。”在未來運營上,利和將分類經銷商,滿足其不同層面的需求,把高端客戶與廠家和經銷商的通路打通。
利和集團一直在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以策略定位和前瞻視野開啟燈飾賣場全新商業模式,開拓自身發展空間的同時,伴隨產業伙伴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