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路燈的發展歷史已逾百年,常州照明的敢為人先已跨越半個世紀
在全國照明行業,常州勇爭領頭羊
常州路燈發展的歷史,已有100多年。9月25日,常州市城市照明管理處將迎來成立50周年。50年前的9月25日,常州路燈專司機構常州市路燈管理所成立了,這也是如今常州市城市照明管理處的前身。50年間,常州的照明實現了飛速發展,無論是敢為人先嘗試新一代光源,還是自行研發照明技術,常州照明始終走在了全國的最前沿。
111年前,常州有了第一盞路燈
常州歷史文化悠久,水陸交通便利商品聚集,繁榮的商貿支撐著古城的發展,尤其當白天市場滿足不了人們商品交換需要拓展夜市后,興起的夜市、夜行的人們和地方的自治都需要照明,常州路燈應運而生。
早在111年前,常州便有了第一盞路燈。據《常州之最》史料記載,常州城市最早的路燈是由武進縣商會于1905年12月創辦,一共72盞,由專人將煤油燈挑到各設立點,點燃懸掛在燈桿上。
常州電光源路燈正式開點則是在1914年。限于當時歷史條件,一些電燈公司桿線尚未到達的地方,仍然只能使用煤油路燈,直至1918年年底全部采用電光源路燈。
1949年4月23日,常州城解放,常州路燈有1083盞,都是采用的白熾燈這種第一代光源,在供電桿上架設,清一色的搪瓷平行罩、16瓦白熾燈泡的小梗燈,路燈的開啟和關閉都由人工逐一操作。
1957年10月路燈管理小組成立。1962年,路燈管理小組配合新豐街和和平路改造,自行設計長梗燈,采用第二代電光源高壓汞燈和乳白半園球玻璃罩,首次改變常州路燈單一搪瓷平行罩、小梗白熾燈泡的狀況。
50年前,常州有了第一個路燈管理機構
1966年9月25日,常州路燈歷史上有了第一個路燈專司機構——常州市路燈管理所成立了。剛成立時,全所一共只有10名成員,他們大多畢生投入了常州路燈事業,是常州城解放后黨和地方政府培養的第一代路燈專業人員。
設立常州市路燈管理所之初,常州市全城路燈已經從常州解放時的1000多盞增加到了2066盞,路燈線路總長73.8公里。1966年建所后,由于重點對原有陳舊不堪的城市路燈進行全面整修充實,淘汰木質路燈桿,加固和更新燈架,調換舊導線、燈頭燈罩、直腳瓷瓶等,直至1970年把市內吊燈全部改為馬路彎燈或長梗圓管燈。
1969年7月,自行設計安裝在省常中廣場的固定式高桿燈,燈高27米,光源采用兩盞1萬瓦功率氙氣燈,當時晚上市民就是在紅梅公園內讀報紙也能看清楚。常州路燈管理所采用的固定式高桿照明在全國路燈行業也是首例。
1978年,路燈管理所將第三代電光源高壓鈉燈引入常州,當時首先在市中心的小營前、東大街道路上使用并逐步推廣,直到目前,高壓鈉燈仍是我市城市照明主流光源。
上世紀八十年代是常州路燈燈型發展的高速時期,路燈管理所與中國建筑科學院物理所、清華大學、北京路燈管理處等單位聯合試制成功重量輕、耐腐蝕、絕緣性能和配光曲線較好的玻璃鋼燈罩,并廣泛應用于常州路燈。至八十年代末,全市已有新穎燈型69種。 1990年路燈管理處成立時,常州路燈已經有1萬盞
1990年,常州路燈管理所更名為常州市路燈管理處,常州路燈的規模由2066盞擴展至10276盞。
路燈管理處成立當年,就提出試制路燈“無線三遙”控制系統的可行性報告。這個系統采用先進的計算計技術和現代通訊技術、由中心調度端經無線信道遠程對若干執行端進行控制。中心計算機可做到每日24小時運行,通過遙控、遙測、遙訊對各執行端運行參數進行采集、分析、存貯、顯示,實現對城市路燈的自動化管理。
上世紀九十年代,城市道路照明以“一路一景”的設計理念,讓每一條道路照明都有自己的色彩。“一路一景”的設計理念使常州的道路照明各有千秋,自成一色,為常州的夜色增色添彩,如懷德北路的W型雙挑燈、蘭陵路的玉蘭花雙挑燈、麗華路、勞動東路等的雙挑燈。
在美化和照亮城市的同時,常州也很早認識到綠色照明的重要性。常州城市照明早在九十年代初就引入綠色照明的概念,并積極采取各種有效措施節約電能,如推廣使用降壓節電器裝置,到下半夜車少人稀時將電壓降至198伏運行或隔盞關燈的節電措施,在和平路、新豐街以及紅梅東村等部分住宅小區、里弄中,采用低耗高效的熒光節能燈等。
2002年,常州市路燈管理處啟動了里弄燈亮化工程,市區僅余的2063盞白熾燈被一次性全部淘汰,以節能燈替代白熾燈,這也意味著第一代鎢絲光源白熾燈徹底退出了常州城市照明的大舞臺。
如今,常州城市照明設施數量是10年前的8倍
2005年,常州市路燈管理處正式更名為常州市城市照明管理處。10多年來,常州城市照明發展飛速,隨著高架橋一二期、三河三園與一路兩區等一大批照明工程的竣工,城市照明設施量逐年攀升,至2015年底,全市城市照明設施量從2005年的5萬盞增加到了近40萬盞。
照明設施數量上來了,質量上也毫不遜色,我市城市照明屢獲行業獎項。今年8月,獲得了中照建設獎一等獎;2014年東經120景觀塔夜景工程,獲得了中照設計獎一等獎等。照明處被評為江蘇省滿意服務明星和江蘇省文明單位,城市照明服務中心也獲得“江蘇省優秀青年文明號”。
被稱為第四代光源LED,常州也早早就開始進行嘗試。市照明處從2007年開始在梅花路進行LED燈具試點跟蹤研究,并對LED路燈能否替代傳統燈具進行過多次可行性分析。經過近兩年的升級改造,到2015年底,市區范圍LED路燈已經超過1萬盞。
2008年,市照明處完成了高架路照明工程,這也是常州照明史上首個高架照明工程,在這個工程里,照明處還研發了“嵌入式低眩光道路照明燈具的光學系統”,也就是大家所看到的“匝道燈”,并獲得實用新型專利。
2013年,市照明處啟動常州市城市綠色照明改造提升工程,對常州城市照明部分原有設施進行了綠色照明改造提升,特別是其中的能耗監測系統技術填補了城市照明行業內的空白,達到了全國先進水平。
2015年,隨著城鄉一體化的深入,城市照明設施數量急劇增加,常州市城市照明管理處啟動了全市城市照明三遙控制系統升級計劃。截止到目前,照明處監控中心已經建成集照明控制系統、地理信息系統、單燈管理系統等多功能的綜合信息化管理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