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代路燈人,用心點亮一座城
50年前,常州的路燈剛剛過2000盞,整個常州路燈管理所一共只有10位工作人員,作為常州第一代路燈專業人員,他們大多為了常州城市路燈事業奉獻了畢生的精力。如今,全市已經擁有各類照明設施近40萬盞,專業工作人員70多名,新一代的路燈人在繼承前輩光榮傳統基礎上,繼續開拓創新,用心點亮常州城。
哪條巷子里是幾號路燈、有幾盞,他都爛熟于心
蔣洪興是常州市路燈管理所成立之初的那10位工作人員之一,并一直工作到退休,他把畢生的精力都奉獻給了常州的照明事業。
常州市路燈管理所在建所初期,主要從事路燈維修業務,加之經費困難,自身裝備十分簡陋。蔣洪興回憶說,當時路燈安裝維修裝備只有自行車、三輪車、板車、竹梯和鐵鍬,哪盞路燈不亮了,全靠員工一盞一盞自己去檢查。
每天傍晚天色暗下來的時候,蔣洪興和其他工作人員就出發開始巡查工作了。當時全市一共有2000多盞路燈,他們10個人分好區域,每人蹬著自行車一盞一盞去查,晚上6點從單位出發,每天最少都要查上2個多小時,遇到有故障的路燈,立刻展開搶修,一些無法馬上修復的,會記錄下來。“不是我吹牛,當時哪條路上、哪條弄堂里有幾盞路燈,每盞路燈的編號,你隨便問,沒有我們答不出來的。”
晚上記錄下來的故障路燈,蔣洪興他們第二天一早就會去維修。他告訴記者,那個時候還沒有云梯,修路燈都是自己一手一腳爬上去的。他回憶說,當時他們到哪兒隨身都會挎個包,包里是維修路燈常備的工具和爬燈桿的鐙子。“弄堂里的燈桿不高,燈也離得近,我們都是直接爬上去修,系好安全帶一點不虛,但大馬路上的燈就有點難辦了。”蔣洪興說,所里后來弄來了一輛雜牌小客車,但安裝檢修路燈時還是只能用竹梯綁在小客車的側面,進行高空作業,“那樣在半空中作業,雖然系著安全繩,但還是感覺風一吹就要飄走一樣。”
隨著常州路燈的發展,維修的條件也不斷改善,現在只要坐在電腦前就能知道哪盞燈出了故障。但與路燈打了一輩子交道的蔣洪興,到了晚上下班后,有時還是會到大街小巷里去轉轉,看看是不是有路燈出了故障,“都習慣了,看到每一盞路燈都亮著,我心里就踏實了。”
常州路燈技術多個全國第一,都是他主導完成
今年70歲的張華,是原路燈管理處的處長,雖然退休已經10年,但他依然每天都會到單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和蔣洪興一樣,張華也是常州市路燈管理所建立時的10位元老之一,不過他更專注路燈技術,常州路燈技術創下的多個全國第一,都是由他主導,是不折不扣的常州路燈科技進步的帶頭人。
“在路燈上使用光電控制器,常州在全國是第一個。”而這個第一,則是張華親手“打造”的。張華說,在路燈處剛剛成立時,常州的所有路燈都是用拉線的方式由工作人員手動控制的,雖然后來也嘗試過一些進口的自動控制裝置,但效果都不是特別理想。
“當時我無意接觸到了光電控制器,就在想這個東西能不能裝到路燈上呢?”上世紀七十年代,和光電控制器的偶然接觸讓張華有了這個想法,他立刻著手開始調查和研究。當時在國內還從來沒有用光電控制器控制路燈的做法,一切都得由他自己從零開始。而張華書只念到初中,他四處借閱、購買和光電控制相關的書籍,鉆研學習電子電路知識,自己設計并繪制出了第一款應用在路燈上的光電控制器。之后,又采購零件,自己動手打造并安裝了第一臺用在路燈上的光電控制器,這款光電控制機不僅能根據天色自動控制路燈,還能應對雷電等特殊天氣,這在全國還是首創。
除了光電控制器,常州還在全國第一個使用高桿照明。“當時像上海、廣州等大城市里大規模照明,都是安裝在高樓頂部的,這樣照明的范圍是有限的。”張華說,當時他們就在想,為什么不能做一根特別高的燈桿,一盞燈把周圍都照亮呢?
經過張華等人的努力,1969年4月常州路燈在省常中操場豎立27米高的水泥桿,桿頂上安裝2套10千瓦氙氣燈,照明范圍是普通路燈的3~4倍。在此基礎上,張華和同事們還把高桿燈的制造安裝和維修等總結了一套標準,1992年發布的省行業標準《高桿燈技術暫行規定》和1998年發布的全國行業標準《高桿照明設施技術條件》,張華都是主要起草人。
正是有了張華這樣的路燈人,常州照明技術一直走在了全國的最前沿。常州路燈管理處自行研制了路燈“三遙”自動控制系統,是全國最早使用該系統的城市之一;常州照明處還主編和參編了《城市照明工程施工手冊》、《城市照明圖集》、《城市照明安裝工程施工圖集》、《江蘇省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技術規范》和《江蘇省城市道路照明安全工作規程》等多部行業內的標準和規范。
新一代路燈人,用科技創新讓城市照明更亮更美
為推動單位科技創新工作,發揮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推動作用,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照明處建立了科技創新工作室。工作室擁有成員22名,其中擁有高級職稱6名,碩士學歷4名,平均年齡為33歲,其中80后人員超過了80%,黨員占50%。“上一代路燈人為我們打好了基礎,我們新一代的路燈人將用科技創新,讓城市照明更亮更美。”作為新一代照明人的代表,工作室成員向記者表達了這樣的愿望。
科技創新工作室最新研發的智能路燈,設計外觀新穎獨特,而且具有無線wifi、空氣監測、人臉識別系統、應急呼叫等諸多功能,目前這款智能路燈還在研發中,已經有多項技術準備申請專利,明年有望和市民見面。
科技創新工作室近年來在照明技術方面不斷鉆研創新,多項技術獲得了實用新型專利,還有部分技術已經申請發明專利。“近幾年來LED照明發展很快,很多照明都用上了LED技術,但是在控制方面很多企業都沒有執行統一的標準。”針對這樣的情況,科技創新工作室努力攻關,成功研發了一種多兼容LED照明控制系統。據介紹,這個控制器其實就是一個LED燈具的“萬能鑰匙”,那些“無主”的LED燈具能用這個控制器繼續工作,目前這項技術已經申請了發明專利。近年來,常州市照明管理處承接科技進步項目36項,其中國家級項目3項,省部級項目24項,獲得實用新型專利4項,外觀專利3項。